肖良志:中国足球本来就没有风格特点

0比1输给叙利亚之后,高洪波被批得体无完肤。按照中国足球的套路,这是意料中的事情,也是高洪波必须承受的。
我注意到很多人谈论国家队的风格和特点,实际上,数十年来,中国足球从来就没有真正有过鲜明的风格特点。没有风格,没有特点,就是我们的风格特点。这不是一个教练的错,而是中国足球以前缺少规划,缺乏实施的结果。
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后,针对中国足球和国家队技战术风格特点的问题,中国足协曾经专门成立专家组,多次召开会议,金志扬等老教练皆在其中。非常遗憾的是,中国足协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装样子,缺少实施的信心和勇气。所以,至今中国足球在风格特点上依然“四不像”。
远的不说,近的有曾经被奉若神明的西班牙人卡马乔,以及曾经被人推崇的法国人佩兰。这两任中国队主帅,在位时间差不多都是两年。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都没有给中国队带来真正的进步与提高,更没有鲜明的技战术风格与特点,这也是外界诟病他们的原因之一。
在卡马乔的治下,中国队打得一团乱麻。面对伊拉克和约旦,就像是现在的中国队面对韩国队、伊朗队和叙利亚队,根本就不适应对手的现代化踢法。说直白点,就是无法适应对手的高位逼抢,快速抢断。所以,世预赛小组赛,卡马乔率领中国队提前两轮出局。
卡马乔当时有些足球理念还是先进的,比如他用荷兰球员、西班牙球员的标准确定中国队的技战术打法,想法没错,甚至更为先进。问题是,中国队球员的能力达不到要求。卡马乔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打死都不肯降低要求和标准,结果把中国队捣成了浆糊。
在佩兰的治下,中国队越打越乱。面对中国香港队,战术上毫无亮点,球员的个人能力也没有体现,最终主客场收获两个0比0。客场0比1输给卡塔尔的那场比赛,中国队也是一支无战术、无组织、无技术、无风格的“四无球队”。
佩兰其实更多坚持的是球员熟悉的4231。在对阵马尔代夫的比赛中,佩兰指挥失当,在3比0的情况下居然换上防守球员去保住3比0的结果,而不是乘胜追击。高洪波执教时代,再次面对马尔代夫,收获一个4比0,场面和过程比佩兰时代稍好,但也没有好到哪儿去。
因为,中国队的实力摆在那里。偶尔可以打出荡气回肠的比赛,但没有可持续性。就像是可以打出一个好的45分钟一样,另外一个45分钟就可能什么都不是。
球队的整体来自个体的组合,个体的能力有限,组合在一起也高不到哪儿去。10月6日0比1输给叙利亚的这场比赛,可以从下面几点判断中国队的能力和实力:1、当双方实力相近的时候,要看谁踢得更加合理、科学,看谁更有斗志;2、当双方实力接近、都很拼搏的时候,就看谁踢得更加合理科学;3、当第二点的三个方面都相近的时候,就要看场上球员个体的发挥和教练的临场指挥能力;4、当球员个体有差距,在场上不能适应对手的现代化逼抢、拦截,不能适应对手的高速度、高频率节奏时,教练无力回天,出现什么结果都是正常的。
在10月6日的比赛中,我非常欣赏叙利亚球员个体的能力。他们的能力和他们的国家是否战乱无关,和他们从小接受的训练有关。个体的特点鲜明,全队的风格特点也突出。
反观中国队,处处受限。
我们过高估计了中超的力量。大家习惯了为外援当绿叶,在大赛中难以成为正式的主角。韩国外援在中超的表现有目共睹,他们的实力同样来自青少年时代的先进理念和先进培养体系。
当然,如果我们的打法和人员配置安排得更加合理科学一点,表现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是,这些和风格特点无关。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降低期望值,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