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中出了一个叛徒!韦伯自传大揭“黑哨”底

体坛+记者林良锋报道
英超球迷几乎都知道霍华德·韦伯这个名字,此君执法英超11年,虽不乏误判,但其业务水平不容置疑,整体形象也很正派,并不像球迷认定的那样,是亲曼联的官哨。利物浦的荷兰外援巴贝尔曾因韦伯屡屡判给曼联点球,做了一张韦伯穿曼联球衣执法的图放上网,被足总课以数千英镑罚锾。我们已经有一阵子没在场上见到韦伯那醒目的秃头了,巴西世界杯东道主对智利的1/8决赛,是韦伯最后一次正式比赛执法,月余之后他宣布退役,进入“职业足球裁判理事会(简称PGMOL)”担任技术总监,为培养新一代裁判当导师。但干了不到两年,韦伯就撂挑子不干了。
为同行出头愤而辞职
先说他干吗去了。韦伯和英电资讯签约,成为该机构欧冠直播嘉宾,点评同行执法,对有争议的判罚给出专业意见。这只是日常的一半,另一份工作是飞赴万里之外的沙特,在利雅得一家裁判咨询公司任职,成了职业空中飞人的一员。这份工作回报优厚,是谢联东家之一、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赫亲王撮合的美差。
再说他为何不当教官。韦伯原本很有抱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名望为过去的同僚、现在的同行出头,在他们遭到猛烈批评时为之辩护和代言。不料,韦伯的举动触怒了英超老大斯库达摩尔,他传话给裁判的老大迈克·莱利(退役前同为英超名哨):“找霍华德谈谈,让丫住嘴!”
事情的起因是去年年初,阿特金森执法一场切尔西的比赛让穆里尼奥不满,蓝军主帅公开批评他发挥“很臭”。韦伯随即接受《泰晤士报》采访,不点名地代阿特金森出头,解释同行的判罚。莱利把他叫到办公室,转达了斯库达摩尔的意思。英格兰裁判职业化之后,管理裁判的PGMOL由英超、足总和足球联盟三方出资,英超掏钱最多,话语权最大。斯库达摩尔让莱利以行政手段警告韦伯,原因不详,但让韦伯极为震惊:“那个赛季裁判的确做得不够,误判较多,穆里尼奥公开敲打阿特金森,又是一通阴谋论。我当时想‘好吧,我们是做得不够好,但说裁判吹黑哨偏袒谁,就特么太扯淡了吧’?”
韦伯当时就觉得应该反击穆里尼奥的诬陷,征得莱利俯允,他接受了《泰晤士报》的专访,“可采访完,莱利告诉我‘斯库达摩尔伐开心’。伐开心?!在我看来,力挺同行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真没意思了。我存着那篇采访,提醒自己‘你为什么离开裁判界’?”
裁判那些事非他所愿
韦伯辞去“辅导员”一职,既有领导不支持的郁闷,也有“辅导员”角色模糊的困扰:我究竟在这干什么?领导不支持他为同行辩护,则让韦伯看清了英格兰裁判界的诸多陋习:抱团站队、讨好名人、缺乏透明度。韦伯意犹未尽,辞职后出了本自传《忠奸人》,冒着被骂叛徒的风险,把自己对裁判文化的看法、对同行得不到同情和保护的痛苦、对同行很多不敬业行为的鄙视一吐为快。这本自传比两位前辈波尔和哈尔西的回忆录有营养多了,媒体认为波、哈两人不过是藉出书,炫耀执法人生中和名人摩肩接踵、谈笑风生。
外界为韦伯的揭秘震惊:裁判界结党营私,相互撕咬,让人看到了他们也是凡人,落入普通人失常跌进的窠臼。比如,某次裁判们周末联谊,波尔和哈尔西差点动手打起来;德国世界杯上,波尔对同一名克罗地亚球员掏了3张黄牌沦为笑柄,马上有同行发短信讥讽“神掏牌”;裁判盛行在电子邮件中说同僚坏话;一进职业裁判的圈子,你就必须在波尔和温特两人之间选一个站队;一位裁判最爱和名帅搞关系,在训练基地用免提电话和前任利物浦主帅达格利什套词,后者大骂韦伯执法利物浦的比赛“很烂”,这位裁判竟然附和谄媚,毫不在乎这番对话所有人都听见了。
韦伯忍无可忍,这不是他期望的生活方式。退役前,他一直对裁判受到的各种侮辱非常愤慨,特意学了13种语言“傻X”怎么说。他牢记一位前辈的教导:“干咱们这行,你要有心理准备,既要在判罚时像个蛮横的王八蛋,还得保证别吹得像个臭三八。”
韦伯很清楚执法总会犯错,只要是无心之失就好,“我们犯错很正常,但我绝不认为裁判队伍都是黑哨。我在世界各地遇到同行交流,他们都认为英国裁判比他们做得好,但这只是私下的意见,不会拿到台面上来说。莱利将裁判职业化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点要承认。”然而,莱利并不乐意让裁判在赛后接受采访,“本来吹错了就被骂,你还主动出去说‘我错了这错了那’,那不是欠揍吗?”
韦伯部分同意莱利的意见,但很不高兴莱利的前任哈克特竟通过媒体攻击同行,“他以为只有他吹比赛的年代是康乾盛世呢。他自己干过这行,酸甜苦辣都尝过,为什么会公然叫嚣要炒掉一个裁判?”这也多少是韦伯出书的原因,要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裁判并不是人们臆想的黑哨,“你看看学校里打橄榄球和踢足球的孩子,对待裁判的态度截然不同。都是同一拨孩子,为什么?还不是足球裁判名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