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产出与足篮严重不成正比 排球低工资引人唏嘘

体坛+特约记者刘彤报道
众所周知,体育圈里的三大球为足球、篮球和排球。相比于足球和篮球在中国的发展,排球的发展则显得有些另类。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因为足球和篮球的关注度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男子身上,以男子联赛带动女子联赛为主。而排球却恰恰相反,由于中国女排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排球项目则是女子带动男子在发展。不过纵然如此,相比于壕之又壕的中超联赛和CBA,女排联赛的收入,则明显没有那么可观,她们的收入,显然配不上她们的成绩。
首先以项目来说,在女排联赛中,一支普通球队一年的费用仅需150万元就基本能够维持。150万放在中超或者CBA大概连一位球员的薪水都无法支付。纵使投入较大的球队,每年投入的资金也是有限的。甚至还传出过山东男女排的赞助商以打包价的形式赞助山东男女排,赞助费也不过百万。赞助费仅需百万,而且还是打包男女队两支队伍?在足球联赛和篮球联赛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其次在排球联赛的内部,阶级分化也很明显。一些强队诸如天津江苏上海等球队由于常年能够在联赛中拥有稳定的成绩,并且时常有队员能够进入国家队集训,因此收入也相对较高。以天津为例,队员平均月收入基本在万元左右,算是女排联赛中的“高收入”球员了,而拿下冠军或者相应的成绩也有奖金平分。不过一些成绩没那么好的队伍可就没那么好过了。以四川女排举例,她们的球员即使进过国家集训队,工资也只在5000元左右,赢球奖平摊到个人身上,可能只有几百块。甚至还会有拖欠工资的情况出现。不过即便是平均月薪最高的天津,放到足球联赛和篮球联赛,差距也是有一个鸿沟的。
目前朱婷由于在土耳其打球,因此她的薪资也最为透明。其他仍在国内联赛效力的球员,除了进过国家集训队的球员待遇会稍好一些之外,其他球员依然以领工资为主。这也是排球联赛不职业化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球员之间不能自由流动也是球员收入无法提升的一大原因。而女排的低工资,与她们所创造的巨大的无形价值,也形成相当鲜明的对比。而如何想办法提供她们的薪资,也应该提到日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