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迟到的战术分析 让你看懂里皮到底改变了什么

杨帆11-22 10:24 体坛+原创

如果把国家队比作一部手机,硬件和搭载的APP全部是一样的,但在里皮版的操作系统和高洪波版的操作系统下,却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整机性能。这就是12强赛第五轮中卡之战的写照。

六张图告诉你里皮之前的国足战术多混乱

其实,中卡之战与前四场最大的不同,或者说最为外界公认的拨乱反正,无疑是中场第一人郑智的回归。在业界看来,弃用郑智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中场站不住之后,整体的三条线被压缩成两条线,且陷入越压越抽的恶性循环。

图1:第5场国足0比0卡塔尔平均触球图

图1显示,中卡战国足的三条线站位清晰,控制的空间很大且靠前,卡塔尔队禁区弧顶之后的空间几乎全部被中国队所控制,而且球员没有位置重叠,这也意味着球员之间的距离相对合理。当我们的队形没毛病的时候,一定意味着卡塔尔队出了问题。

图2:第5场双方平均触球图(白队卡塔尔)

图2显示,卡塔尔队进攻中最有威胁的球员23号塞巴斯蒂安和10号海多斯几乎重叠,这是卡塔尔的问题之一。此外,各位一定会发现,此图中中国队没有10号郑智,因为郑智的位置其实是和塞巴斯蒂安、海多斯3人重叠在了一起。这足以说明,郑智在比赛中的站位是多么的靠谱。在防守端,他一个人抵消了对方两个最有威胁球员的能力。比赛的强弱总是相对的,当我们的控制空间大且靠前,一定意味着对方相对小且靠后。当我们三条线清晰的时候,对方一定被压得比较扁,距离不够合理。

图3:第4场国足0比2乌兹别克斯坦平均触球图

看到图3的队形,是不是各位感觉到蓝瘦香菇?这是第3场国足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平均触球图。相对中卡战而言,球员远离双方禁区和偏离中路,整体队形被挤压在中圈前后的狭窄空间,是典型的两条线。而且姜宁和蒿俊闵位置重叠,赵明剑和张呈栋位置重叠,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就很难有所作为。

图4:第4场双方触球图(白队中国)

图4显示,乌兹比克斯坦用强大的边路攻防,把国足的队形扯得很零散,而且国足的两名中卫冯潇霆和杜威之间的距离被扯得很开,同时有多达5名的乌兹球员直插中路两人之间的空档。

图5:第3场国足0比1叙利亚平均触球图

图5显示,国足的11号蒿俊闵、16号黄博文和10号张稀哲三中场位置重叠;左中卫2号任航和21号于海重叠;22号张玉宁和18号郜林重叠。有多达5个人的站位是重叠的,导致国足在场上看着只有8个人,这样过分的重叠无异于自残。

图6:第3场双方触球图(白队叙利亚)

图6显示,正是因为国足有如此多的位置重叠,让对方的对位非常舒服。从本组的对手看,叙利亚其实是一个更依赖一对一的球队。但在中场中路,他们只用2人就完全可以解决我们的重叠的3人,多出来的一个人,就形成了前场4人直插我们的3中卫身后。尽管叙利亚的战术素养不算很好,7号赫里宾和19号穆塔迪也几乎跑到了一起,但依然形成了10人打我们8人的效果。

由于篇幅的缘故,这里就不再展示第1场与韩国、第2场与伊朗的平均触球图,但传递的信息大同小异,只是变形的轻重有所不同。一场比赛最起码有一组人跑到一个区域,甚至有两组、三组人扎堆,不难理解,里皮为何在上任初期就说国家队的球员不会无球跑动。中场号称“兵家必争之地”,理应用上最好的资源。高洪波在12强赛中,第一场用郑智踢中卫,在其打入乌龙球后直接弃用。而里皮上任后,除了鼓励球员更自信之外,也没干别的,就是把“被卸载”的郑智重新装回去了。 

用好郑智国足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高洪波时期,作为后腰的蒿俊闵可以说是国足的中场大脑,前4场出场315分钟,第1场替补出场45分钟,之后打满3场共270分钟,在对阵韩国队时打入一粒精彩绝伦的直接任意球。相对而言,蒿俊闵是最接近郑智功能的对比者,同样由于篇幅的原因,只拿第5场和第4场、第3场进行比较。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对比有局限性,球员的比赛行为是个人能力和整体战术的综合体现。这里无意拿郑智去贬低蒿俊闵,同理,也无意拿里皮去贬低高洪波,只是纯业务范围内的比赛行为记录。

图7:第5场对阵卡塔尔郑智热点图

图8:第4场对阵乌兹别克斯坦蒿俊闵热点图 

图9:第3场对阵叙利亚蒿俊闵热点图

如图7显示,郑智在场上的覆盖范围大断点少,更多活动在中路,但行动的宽度和深度的比例却十分合理。由于战术要求的不同,郑智的高光区域在弧顶和中圈之间,横向的连续性非常好,这通常意味着他很好的保护了禁区和完成了由守转攻。

再看图8显示的蒿俊闵第4场热点图,由于断点太多且断点和断点之间的漏洞很大,也就决定了蒿俊闵在覆盖上相对更小。作为中场的最核心球员,蒿俊闵的活动区域明显偏边路,反而在中路有很大的漏洞。在横向和纵向的覆盖比例上,形状也比较散乱。好比下围棋,棋和棋之间断点太多,没有形成整体,气不够。 

再看图9显示的蒿俊闵第3场热点图,高光区域明显集中在中圈右侧,左侧后场有巨大的漏洞。在覆盖范围、尤其是横向的覆盖上,都与郑智差距明显。

综合蒿俊闵的两张热点图,做为偏重组织和进攻的中场球员,他的高光区域本应该在中圈和对方禁区弧顶之间,并且在宽度上形成连续的覆盖,就如同郑智第5场在中后场所呈现的形状。显然,这个方面没有表现出来。

大师风范!里皮激活一人让国足有了真正的“套路”


图10:第5场对阵卡塔尔国足控球时间

图11:第5场对阵卡塔尔国足球员传球分析

一支球队的打法必须是清晰稳定且具有连续的,如图10、11显示,在中卡之战中国家队明白无误地是在强调边路的进攻,这一定是教练赛前的明确要求。左后卫姜至鹏的控球时间达到了5.02分钟为全场最多,张琳芃3.38分钟次之,郑智作为中场核心,控球时间只有2.22分钟。再看看传球分析,就很明显的知道,郑智把自己的控球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两个边路了,他给姜至鹏传球9次,给张琳芃传球8次,而他全场一共才29次传球,接近60%的传球都给了两名进攻能力超强的边后卫。

不得不说,中卡之战是一场属于姜至鹏的比赛。除了控球时间最长外,他是接球次数最多的球员,大生姜共得球55次,远远超过第2位张稀哲的35次,其中冯潇霆给他传球10次,黄博文给他传球9次,张稀哲还传球7次。此外,姜至鹏也是传球次数最多的球员,共传球47次,远超第2位黄博文的30次。就像我们在NBA比赛中经常看到的,当某个球员手感火热时,队友会更多的将球传给他!你行你上!

图12:第4场对阵乌兹别克斯坦国足控球时间

图13:第4场对阵乌兹别克斯坦国足传球分析

再看中国0比2负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数据。图12、13显示,中场核心蒿俊闵的控球时间为2.10分钟,排在他前面的是5位后防球员。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蒿俊闵得球40次,接下来依次是任航28次、冯潇霆27次、蔡慧康25次、赵明剑23次、杜威21次。蒿俊闵传球43次,之后依次是杜威27次、蔡慧康26次、冯潇霆24次、赵明剑23次。蒿俊闵的得球、传球次数均为全队第一且远高出排名第二的队友。再看蒿俊闵的43次传球都传给了谁:传任航8次、冯潇霆6次,武磊、蔡慧康、赵明剑和姜宁均为5次。除了任航次数略多,其他人都很平均。

显然在比赛中,球是被压在后场根本没有传上来,只能靠后卫互相倒脚来保持控球权。而且在蒿俊闵的分配球以及在球向前的运作中,平均分配就等于没有分配,因为没有传球重点,就没有明确的战术方向。

此外,姜至鹏第5场和第4场的数据对比也许更有说服力。第5场对阵卡塔尔,姜至鹏出场90分钟,控球时间5.02分钟,得球55次,出球47次,均为全场第一且远超第二,当之无愧的MVP,数据高得离谱,绝对难以复制的比赛。再看第4场客战乌兹别克斯坦,姜至鹏第18分钟替补受伤的孙可出场,第53分钟又被替换下场,出场时间35分钟,控球时间0.68分钟,得球8次,出球5次,这些数据说明,姜至鹏似乎是在国足之外的边缘人。大生姜天壤之别的数据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队换帅之后的巨大变化。

在足球的世界里,所谓的技术分析是相对低端的活。中卡之战的赛点在赛前,也就是说11月15日之前,这场比赛的战况已经在里皮的头脑中模拟过了很多次。短短12天时间,至少里皮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执教能力。

注:所有图表数据均来自创冰DATA

里皮  /   高洪波  /   国足  /   郑智  /   姜至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