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CBA12年后再一次归位 这是一种进步!

张庆,关键之道创始人
12年一轮回。
12年前,作为中国篮协的品牌管理团队,基于整体定位,在时任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先生的主导下,我和同事们就CBA联赛新LOGO展开了设计招标工作,并最终选定了今天广为人知的“篮球的面孔”这个作品。当时我们由衷地期待,CBA能够在《北极星计划》的指引下,从内容到形式,建构起独特竞争力。
如今,12年过去了,尽管期间经历起起伏伏,但随着联赛公司的正式挂牌,CBA终于再一次归位,回到了正确的改革轨道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尽管有关方面“分两步走”的设计显得不够激进,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之大势所在,既然CBA这辆职业战车已经上路,走得快与慢,取决于车况,更取决于路况,无论怎样,没有人可以再去开倒车。
有人说,这种改革是换汤不换药,因为中国篮协依旧是大股东,依旧拥有一票否决权,但我不这么看。联赛公司首任董事长李金生先生日前表态说不会轻易使用这个权利,会发挥姚明作为副董事长的作用,会给予经营管理团队以应有的充分的权利。我相信这一表态是有益的,也是真诚的。在新的游戏规则之下,多方利益的博弈与重组需要这样的态度和角色。
很多时候,与其去质疑和攻击,不如去创造和建设。
尤其是CBA的各家俱乐部。
比如,如何基于联赛整体竞争力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不断探索与碰撞,去寻求主流意见的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规则玩法;再比如,如何加强俱乐部自身建设,建立并拓展球迷社群,培育和发展品牌文化与影响力等等。说到底,只有根植于联赛的真正消费者——球迷的土壤上,建立起牢固维系球迷群体的纽带,让俱乐部品牌成为所在城市文化消费的有机组成部分,夯实这个底座,才能真正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整个联盟发展的高楼大厦。
而在酝酿和构建新规则的过程中,各俱乐部老板能不能放下个体利益,着眼于整体利益最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分歧有碰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顾自己不及其余,只看眼前不看长远,最重要是您得积极参与,不能把关系联赛发展的百年大计扔给别人去考虑。
当然,我们也由衷地希望中国篮协能够像他们所承诺的那样,以负责任态度去推进改革进程。而接下来最紧要的事情,就是选聘出一个合格的经营管理团队,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
这个赛季已经开打,新的变化有待时日,但各方应本着只争朝夕的态度参与其中。
俗话说,相由心生。已步入改革车道中的CBA将以怎样的面孔示人,取决于各利益相关方遵循怎样的价值观去参与去创造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