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励志听障少年李德熙 他的网球世界里没有声音

体坛+记者谢伟报道
12月3日在珠海进行的2017年澳网外卡赛男单半决赛中,来自韩国的18岁少年李德熙以6-2/5-7/7-5战胜中国头号选手吴迪,晋级决赛,他将和乌兹别克斯坦名将伊斯托明争夺一张2017年澳网正赛外卡的名额。如果他能获胜的话,李德熙将能职业生涯第一次站上大满贯的赛场,这不只对他自己有着非凡的意义,也是对所有听障人士的一种鼓励。
1998年5月29日出生的李德熙在2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听力障碍,医生告诉他的母亲:“这个孩子听不到任何声音。”4岁时,李德熙被父母送进了残章学校,事实上,就算经过训练,也只有一小部分听障人士最终可以正常与人交流。父母希望李德熙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至少能自己照顾自己,因为父母无法跟着他一辈子。
当李德熙7岁的时候,练习网球的哥哥给了他一把网球拍,自此,李德熙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很快,李德熙在网球方面的天赋开始展现出来。在韩国,网球并不算是主流项目,虽然韩国曾涌现出诸如李亨泽和赵仑贞这样的跻身过世界前40位的选手。
而且,网球是一项高度要求手眼协调能力的运动,听力也是重中之重,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李德熙,如何和那些人高马大的欧美选手争一席之地。甚至他的同胞,仅仅比他大两岁的钟贤,也远远走在了李德熙的前面,他曾是韩国人所希冀的明日之星。
也许,一般业余网球选手并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听力对网球的重要性,但世界第一罗迪克就曾表示过他对来球的第一判断来自对手击球的声音,“如果是暴力平击球,会发出爆破的声音,如果对手放小球,那一瞬间,我能听出球没有脱离球拍。通过对声音的判断可以早于视觉的判断,从而更早地做出回球反应。”而且,这种应激性反映是需要通过经年累月的练习才可以养成。我们在看职业比赛中,总是会感慨一些选手可以做出优于常人的预判,及时赶到最佳击球位置,这和球员绝佳的听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是,在李德熙身上,情况是怎样的呢?
去年深圳公开赛资格赛,当司线呼报一个底线球出界之后,李德熙还拼命去把那个球回过去,直到他看到对手放弃了击球,才意识到刚刚那个球已经出界了。这只是李德熙比赛中的一个缩影,受困于几乎失聪的听力,注定他在大多数时候听不到场上主裁和司线的呼报,他只能通过视力去洞悉这一切,虽然有时候反映会比别人慢半拍,但好在这一切,他还可以应付。
先天性听力障碍,也意味着李德熙的语言能力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在很多时候,李德熙需要去读别人的唇语来理解对方所说的话,韩语不是网球世界的主流语言,本身学习韩语已经非常吃力的李德熙学习英语更是困难。有一次李德熙在换边的间隙在场边直接换了一条短裤,主裁见状告诉他可以去洗手间换,没听明白的李德熙愣在场上,场边的表哥只能匆忙进场跟他解释主裁到底发生了什么。
接受媒体采访,对李德熙也是莫大的考验,一直跟随着李德熙比赛的表哥需要通过手语和唇语将记者的意思传达给李德熙,李德熙理解作出回应后,再由表哥传达给记者。就算如此,李德熙从未打算停止过自己的网球生涯,今年的ATP成都挑战赛,李德熙杀入了半决赛,高雄挑战赛,他再接再厉杀入了决赛。
随着排名一步步的提升,李德熙已经慢慢从希望赛往挑战赛过度,他当下的目标是杀入ATP的前100,能够站上巡回赛和大满贯的舞台。当有记者问李德熙为何这么辛苦还坚持打网球时,平时回答都极其简短的李德熙这样回答:“这不仅是为网球,这也是为自己的生命在奋斗。”
说这句话费了李德熙很大的工夫,但他说的异常坚决。他眼神里透露的坚定告诉所有人,他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不管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