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日韩围棋的今天,就是中国围棋的明天

2016“金立杯”围甲联赛12月3日在重庆丰都闭幕,上届冠军苏泊尔杭州队首次成功卫冕,成为继重庆地产、上海移动队后第三支成功卫冕的围甲队。与杭州同根的浙江云林棋禅队降入乙级,围棋第一人柯洁九段独揽最有价值棋手奖、最佳主将奖、最多胜局奖等三项奖。
与其他联赛不同,围甲联赛地位固然重要,但并非最受人关注的围棋赛事,比起应氏杯、春兰杯、百灵杯、三星杯、LG杯、MLily梦百合杯甚至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围甲联赛受到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就其自身运作而言,一如棋局中的定式一样,多年来不变的模式一直在慢悠悠地进行。
从比赛地来看,围甲联赛与一些顶级围棋赛事反其道而行之,近几年一直在“上山下乡”。2016年围甲联赛开幕在浙江长兴,闭幕在重庆丰都,连地市都不是,这多少也有利于围棋在县一级的普及,但就比赛品质而言,围甲联赛其实多年来并未提升,等于说是“有人接就双手欢迎”的现状。
无论是开幕式还是闭幕式,围甲联赛仍停留在手工作坊式阶段,与高端、时尚甚远。数位领导致辞,然后颁奖用餐,觥筹交错,热热闹闹。整个流程毫无新意而言,依然停留在上世纪水平。这也跟围棋这个项目很相配,在中日围棋擂台赛延续多年的红利中,各种赛事层出不穷,一派繁荣,但不管多少年过去,围棋始终与职业化、商业化格格不入,享受着职业化的丰厚回报,却又与职业化相去甚远,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少数拥有巨额财富的超级棋迷与近百名职业棋手之间进行的游戏而已。
比如金立公司冠名围甲联赛。自2005年至今,专注于生产手机的金立公司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就像执着于做手机一样地冠名赞助围甲联赛,这与金立董事长刘立荣个人爱好关系极其密切,刘立荣是一位拥有强业余5段实力的棋迷,对待每盘棋就像做生意一样认真,一天最多时在网上要下10盘棋以上。如果刘立荣不再担任金立公司董事长,可以非常肯定地说,金立公司冠名赞助围甲联赛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因为除了刘立荣,他手下庞大的中坚领导层并无围棋基础。
当然,刘立荣赞助围甲联赛也很有分寸,全年不过400万元出头,这与金立冠名赞助七支“国字头”足球队甚至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娱乐节目的费用都不可相提并论,差之甚远。换言之,刘立荣冠名赞助围甲联赛与其说是商业行为,还不如说是友情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棋界本身,还是金立公司,对本该是国内最重要的根本性围棋赛事——围甲联赛所抱有的态度尽可理解了,没有任何商业运作与包装,全然是十年如一日的关门闭户式的自得其乐。在微醺的暖风中,过着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田园牧歌生活。
不仅围甲联赛总冠名商如此,各个围棋队赞助商亦莫不如此。2016围甲联赛前六名苏泊尔杭州、云南保山永子、中信北京、重庆地产、民生银行北京、武汉三民的赞助商无不是围棋爱好者:苏泊尔总裁苏显泽、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武汉三民公司董事长裴在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联赛吗?非也,这其实更像是拥有相当财富资源的超级棋迷们在邀请职业棋手们唱一场堂会。
这就是围甲联赛的根本模式,所以,围甲联赛的主办者中国棋协也没有动力去用心经营。围甲联赛的重要性超过应氏杯、春兰杯、三星杯、LG杯这些世界大赛,个中道理无人不知,但说到经营,却又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其根源在于:经营好坏与否,干我何事?况且围甲联赛小日子不是一直滋润着吗?
从围甲联赛颁奖环节亦可看出其有联赛之名、却无联赛之实,柯洁全年18胜4负,逼近古力和常昊曾创下的20胜2负围甲最高胜率纪录,但柯洁22盘棋全部是在主将位上进行的,盘盘硬碰硬;而且,如今的高手之多远超当年常昊、古力时代,当年常昊、古力一枝独秀,而现在与柯洁实力相当的对手足足有15人之多。柯洁的18盘胜局含金量十足,获得MVP、最佳主将、最多胜局奖都无可厚非,就连“最具人气奖”也该属于他,却颁给冠军队中的二号主力连笑七段,他自己都感到莫名惊诧。
围甲联赛就在这样的非职业化道路上优哉游哉地踱着步,即使2017年开始试行摘牌制,也不改其背离职业化、商业化的本色,也许,这也是高雅、智慧象征的围棋在短、平、快的竞技领域中应有的特色,甚至可以说,若无当年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绵绵恩泽,就连今天的地位都不会有,日、韩即为先例。换个角度说,不在中日擂台赛红利消耗殆尽之前谋求一条围棋职业化生存之路的话,日韩围棋的今天就是中国围棋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