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尔到底厉害在哪里?德约没有他难道真的不行?

体坛+记者谢伟报道
在经历了一个高开低走的2016赛季之后,德约科维奇和贝克尔3年的师徒情谊也走到了尽头。2012年劳伦斯颁奖典礼,德约科维奇从贝克尔手上接过了象征体坛最高荣誉的“最佳男运动员”小金人,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人第一次有了同框画面;2013年10月份,贝克尔意外接到了德约科维奇经纪人的电话,邀请他出任当时已获得6个大满贯冠军的德约科维奇的教练。
在当时这并不是一段被人看好的合作
一来,虽然作为球员的贝克尔职业生涯足够辉煌,但他退役后从未有过任何执教经验;二来,贝克尔和德约科维奇的性格差异太大。战火中长大的德约科维奇待人处事都非常严谨,而贝克尔的私生活被炒上新闻已经不是新鲜事,私生女的丑闻一度让他身败名裂。教练,很多时候传授的不只是技术,因为作为顶尖球员的德约科维奇在技术方面想要调整犯不着去请贝克尔,他需要贝克尔带给他一些瓦伊达无法教给他的东西,是作为顶尖球星如何距离完美和不可战胜更靠近一点,如何在大满贯决赛中企图心更强一点,如何在面对同样强大的对手时更咄咄逼人一点……这些,是没有到达过如此高度的瓦伊达所没有办法理解的;这些,也是在2011年攀上职业生涯巅峰之后,2012、2013两个赛季在大满贯决赛仅仅2胜4负的德约科维奇所急需要的精神“补给”。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在保留功勋教练瓦伊达的同时,德约科维奇团队每一次增加新成员,都能给他带来不错的“运气”:2007年他邀请伍德福德当他的临时顾问,帮他提高网前截击,2008年澳网他就一鸣惊人拿下生涯首个大满贯;2010年,在和托德·马丁有过一次错误的短暂合作之后,德约科维奇遇到了他生命中另一位贵人——营养师切托耶维奇。在切托耶维奇的帮助下,德约科维奇才第一次察觉自己对面粉中的麸质过敏,通过改善饮食,那些曾经困扰德约科维奇的大大小小的伤病也都一一消失了。虽然德约科维奇看上去还是那么精瘦,但他变得更健康了却是不争的事实。2011年,德约科维奇三进大满贯决赛全部夺冠,攀上生涯巅峰,这和切托耶维奇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2011年的异军突起,本应该成为“德约科维奇王朝”的开始,但事实并非如此,纳达尔和穆雷在随后的两年里压制住了塞尔维亚人原本已经开始冒尖的表现。经过两个不温不火的赛季之后,26岁的德约科维奇开始意识到留给自己爆发的时间不多了,而他无疑比所有人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和贝克尔的合作无疑是成功的
3年,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想必不会有人再觉得贝克尔会毁了德约科维奇。而且从德约科维奇方面来说,他是愿意再继续合作下去的,只是贝克尔单方面不想再续约。明面上,德国名宿说他和西班牙教练伊马兹只能二选一,但是不是他察觉到德约科维奇已经很难再维持2015赛季的无敌状态也很难说,因为那种感觉只有他们这种攀上过最巅峰的名宿才能察觉。况且此时德约科维奇还高居世界第二,贝克尔的离开不得不说意味良多。
那贝克尔到底给德约科维奇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从技术上来说,德约科维奇可以被封为“当今第一底线大师”,他在底线几乎没有死角,能守能攻,底线覆盖能力令人咋舌。但是上帝不会把所有天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和自己强大的底线实力相对比的话,德约科维奇的中前场就不能称之为出色了。当然,高手过招没有弱项,输赢往往在于能不能把自己不够完美的技术环节尽量发挥到“完美”。2013年法网半决赛,志在冲击全满贯的德约科维奇在面对红土之王纳达尔的时候,就是在网前犯下了太多致命的错误,导致被长盘大逆转,饮恨罗兰·加洛斯。
从发球上网年代走出来的贝克尔最擅长什么技术环节呢?对的,贝克尔的中前场技术以及发球正是他行走江湖的终极法宝,他的凌空球处理甚至可以位列历史最佳的位置。这样一位中前场大师的加盟,对德约科维奇“薄弱”的中前场技术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德约科维奇绝不可能一味停留在底线和那些比他小10多岁的年轻人进行缠斗,通过网前迅速结束一分是老将最好的选择,一来可以节省体能,二来能对对手的心理形成威慑。
这三年来,德约科维奇在网前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因为中前场天赋的有限,他无法达到费德勒那样至臻完美的境界,但在高手对决中,他这一软肋已经被他最大可能的缩小,这也是他能在15年澳网到16年法网6个大满贯赢下其中5个的一大重要原因。
从心理上来说,贝克尔给德约科维奇的合作更是不言而喻。身为教练的贝克尔虽然被外界评价为大嘴巴,不要忘了,他那次隔空对费德勒开炮可是把一向沉稳的天王都给惹怒,要说费德勒心理上不受影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贝克尔在德约团队中很多时候担任的一项重要角色——向那些有可能威胁到德约王朝的对手开炮,以尽可能给他们的心理施压。在这一点上,只有贝克尔这种分量的名宿出手,才能尽可能大的引起波澜。
和德约科维奇的分手竟是因为德约不够努力?
分手事件发酵两天后,贝克尔在接受天空体育专访时终于透露了他为什么不在下赛季跟德约科维奇合作,“他在过去6个月的时间内训练不像以前那么刻苦了,我想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这是贝克尔的原话。训练不刻苦可不是德约科维奇的作风,2000年,不到13岁的德约科维奇经启蒙教练戈西奇的引荐,进入了伊万尼塞维奇教练皮里奇位于慕尼黑的网球学校训练,当时德约一家甚至拿不出每个月3000美元的训练费用,德约的父母只能去借高利贷,苦难让德约科维奇异常早熟。有一次距离训练开始还有20分钟时小德就开始热身,教练告诉他时间还早,小德回说“我不想浪费我的职业生涯”。一语惊呆皮里奇,因为他从未听过一个13岁的少年讲出这样的话,很多人觉得战争磨练了德约科维奇的意志,却不曾想到他从来都不曾有过退路,因为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如果练不出来,那些高利贷如何偿还?
对于德约科维奇的刻苦,曾经跟他一起在皮里奇网校训练过的古尔比斯深有感触,“诺瓦克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职业选手的素养,相比之下,16岁的我简直就是个笑话,因为我压根不想训练。”
这样的刻苦,几乎贯穿了德约科维奇整个职业生涯,所以当看到一个训练不投入的德约科维奇的时候,贝克尔才会如此不适应,因为在之前的两年半时间里,他已经习惯了一丝不苟的德约科维奇,那样的德约科维奇,才配得上世界第一的美誉,才有可能去冲击费德勒17个大满贯的超级纪录。
当然,贝克尔没有把话说死,他仍然看好德约科维奇能在明年重新杀回到本应属于他的位置上,在完成了1969年之后再没人完成过的连夺四大满贯的壮举之后,德约科维奇紧绷了近20年的神经彻底松了下来。找不到继续下去的动力?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要忘了,虽然伊马兹备受争议,但德约科维奇聘用他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可以帮助自己排除一切杂念,才能心无旁骛重新去设立并追求下一个目标。
2017赛季,虽然费纳的回归让男子网坛多了些许的期待,但论主旋律,必然还是德约科维奇VS穆雷,那么问题来了,没了贝克尔的德约科维奇VS找回伦德尔的穆雷,胜利的天平是不是更向英国人倾斜了呢?先回想一下,在费纳联手统治了ATP近10年其他选手几无出头天的日子里,是谁第一个砸开了两位天王巨星严密的牢笼?是德约科维奇。
从北约向南联盟投下第一颗炸弹开始,从父母借高利贷为他支付学费开始,德约科维奇就习惯了在压力下生活成长,世界第一的位置很风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其实并不好过。穆雷的快速崛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德约科维奇来说其实是件好事,他需要一个真正匹配的强大对手,来再度激出那个最好的自己。
所以,尽管没了贝克尔,只要他还愿意,他仍是那个最好的德约科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