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羽F4时代终究要画下句点 小将能否接班还需观察

体坛+记者谢伟报道
还有两天的时间,2016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就将在迪拜打响,拿到满额参赛名额的国羽最终放弃了两张外卡,奥运男单冠军谌龙以及男双冠军傅海峰/张楠选择了退赛。今年10月份征战丹麦公开赛时傅海峰曾透露总决赛可能是他国家队生涯最后一站,现代表广东世纪城俱乐部征战羽超的33岁老将又将计划往后推迟了一些。“现在的目标就是全力帮俱乐部打进联赛的4强,之后再考虑退出国家队的事情。不过现在谁都说不准,科比要复出,乔丹也要复出。”在谈到退役问题的时候,傅海峰和记者开起了小玩笑。
林丹、鲍春来、蔡赟和傅海峰,被球迷们亲切地称为“国羽F4”,四人合力缔造了中国羽毛球的男子黄金年代。如今鲍春来和蔡赟已经隐退,同为33岁的林丹和傅海峰选择了继续坚持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在羽毛球这项消耗极大的对抗性项目中,哪怕先不去想4年后的东京,就算是明年的苏格兰世锦赛,34岁的林丹和傅海峰选择出战的话,跟那些小他们很多的年轻人对抗,胜算还有多少呢?
再华丽的时代,也终究会落幕,再辉煌的生涯,也得画上结束的注脚。说到底,这个世界或者说这项运动还是属于年轻人的,“国羽F4”时代正慢慢走向终点,走进众人的回忆中去。
F4让国羽从诸强争霸到独占鳌头
羽毛球进入奥运会的时间不长,92年巴塞罗那到16年里约,不过短短7届而已。34枚金牌中,中国拿走了17块,论统治力,中国是奥运羽毛球的绝对大赢家。但这17块金牌中,女子占了10.5块(混双男女各算0.5),单算F4崛起的08奥运以前,4届奥运会国羽拿下的8块金牌里面有6枚是女子贡献的。不能说那时候国羽在奥运会上阴盛阳衰,但说男女水平没有并驾齐驱,应该是客观的。
而且,就算把衡量标准从时间较短的奥运会挪到国际羽联1977年就开始创办的羽毛球世锦赛上来比较,还是不难发现,中国羽毛球队历来存在着女强男弱的现象。中国第一次在国际羽联创办的世锦赛上夺金要追溯到1983年哥本哈根世锦赛的李玲蔚和林瑛/吴迪西,都是女性。
年轻时的李玲蔚
不过李玲蔚不是中国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因为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在1981年合并之前各自为营,国际羽联1977年在瑞典马尔默举办了第一届羽毛球世锦赛,世界羽联第二年在泰国同样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在1978年的世锦赛上,来自广东的庾耀东赢得男单和男双冠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羽毛球世界冠军。由于中国当时不是国际羽联的成员,所以被拒绝参加其名下的世锦赛,直至1981年两大组织合并之后,中国才得以参赛。自此,世锦赛的舞台上基本是中、韩、印尼和丹麦4国争霸的局面。
在世锦赛上,中国最具统治力的就是女单和女双两项,女单拿下过5连冠和8连冠,女双更是恐怖,从1983年参赛以来,只有1995年被韩国的吉永雅/张惠玉赢走过一次冠军,20次参赛19次夺冠让世界其他羽毛球强国彻底对女双项目死心。
虽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也出过杨阳、赵剑华这样的世界羽坛四大天王以及李永波/田秉毅这样的世界顶尖男双,但整体来说,当时的男子羽坛还是群雄并起的时代。从1991年赵剑华在世锦赛夺冠到2006年马德里世锦赛林丹开启自己的王朝,其中15年的时间里,中国只有孙俊和夏煊泽登顶过世锦赛男单冠军。林丹06年首次夺冠以来,正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在这份榜单上他5次夺冠,中国实现了男单8连冠,奥运会男单中国三连冠。可以说,自从林丹崛起后,世界羽坛男单只有一家独大,李宗伟虽然和林丹一起被球迷称为“林李”,但他在世界大赛中的尴尬让他始终无法和林丹站到同一高度,林丹所达到的成就,放眼整个世界羽坛都是无人可比拟的,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羽球男单过去十年的辉煌。
曾经羽坛四大天王之一的赵剑华
和林丹一样,蔡赟/傅海峰的崛起彻底弥补了中国羽毛球男双的软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李永波/田秉毅是世界男双数一数二的组合,他们和韩国组合朴柱奉/金文秀之间的较量可谓当时的羽坛佳话,特别是韩国的朴柱奉,被封为“双打之神”,但李永波/田秉毅还是拼出了87年和89年两块世锦赛双打金牌。但是,李田之后,中国再未涌现出世界顶尖的男双组合,直到蔡赟/傅海峰的出现。两人合作赢下了4次世锦赛冠军,5次汤姆斯杯冠军,5次苏迪曼杯冠军和一块奥运金牌。蔡赟退役后,傅海峰还带着小他7岁的张楠拼到了里约奥运的男双金牌,捍卫了中国男双的荣誉。可以说,有蔡赟/傅海峰在,国人就会对羽毛球的男双金牌多一份期待,而随着两人逐渐淡出,中国男双势必要进入一段阵痛期,下一对蔡赟/傅海峰在哪里?至少现在还没看到。
曾经中国第一男双李永波/田秉毅
可以说,在上两个奥运周期,特别是伦敦奥运周期,因为林丹和“风云组合”,国羽真正成长为一支无敌之师,传统的女单和女双优势没丢,男单变成保险,男双不再是软肋。这样的国羽在伦敦横扫5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F4淡出后国羽现真空一切要从头再来
每届奥运会结束后都会伴随着一波退役大潮,羽毛球也不例外,里约之后,王仪涵、王适娴、于洋、赵云蕾、马晋、田卿等一大波核心女队员纷纷离队,是给年轻小将让路,也是对岁月的屈服。但或许是对老将太过倚重,国羽在培养年轻队员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也才有了今年羽联超级赛上国羽表现偶尔惊艳大部分时间“沉睡”的情况出现。
奥运之后,林丹再未参加过任何国际赛事,33岁的他本应该功成身退,谁想却闹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丑闻,一下子逼得林丹只得继续打球来证明自己。33岁的林丹虽然依旧实力强悍,但却已经不再是当初独霸天下的局面,林丹的步履已经开始蹒跚,国羽的男单大旗,不应该再放到他身上。
33岁林丹征战羽超
谌龙已经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中证明了自己,但在汤姆斯杯中的失利让球迷开始怀疑他的领军能力;本赛季我们也欣喜看到了小将石宇奇的成长,但想要真正接班,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田厚威3年前就有过爆冷李宗伟的表现,但这两年却渐渐趋于平淡,在今年羽超与林丹的对决中他也吃下了败仗。
男双的境况比男单要困难很多,张楠虽然贵为奥运会混双和男双双料冠军,但他在组合中从来不是领导角色。离开傅海峰之后,张楠换过几次搭档,成绩都不算好。刘小龙/邱子瀚去年进了世锦赛男双决赛让人眼前一亮,可后来他们连奥运资格都没拼到。洪炜/柴彪也都不再年轻,但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实在是不多。相反两位96后小将黄凯祥/郑思维今年的表现倒是引起了球迷广泛的兴趣,两人在场上非常有激情,细细打磨之后说不定会有一番作为。
希望之星郑思维
回顾国羽历史,在女单和女双项目上因为底蕴太厚,就算奥运会丢了这两项的金牌,球迷仍旧会觉得国羽会在这两项上很快迎头赶上,何冰娇、陈清晨/贾一凡、李茵晖/黄东萍的涌现也说明了国羽在女子项目上的培养还是有着别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男子以及混双项目上,国羽也走入了依赖明星队员的怪圈,特别是男双,风云之后退出世界一流行列,梯队建设任重而道远。
F4之后,国羽想要再迎来下一个全盛时代,可能真的还要等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