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球大革命》连载第4章第14节:龟田归天跪舔

徐鑫炜12-17 09:00 体坛+原创

第4章 金粉色的欧洲杯

第14节 龟田归天跪舔

于亚东摇了摇头,“没有。都不知道人家姓啥,去哪儿找?其实这件事并不难,至少有两个办法。首先,可以去问上海申花俱乐部,虽然他们把人家叫成了‘安杰伊’很没有文化,但俱乐部至少应该留着当年的文件,真想查还是能查出来安杰伊的姓氏是什么。其次,我们知道安杰伊当过波兰队主教练,那查一下波兰队历史上名字叫安杰伊的主帅就行了。1997年安杰伊入主上海申花之前,波兰队有过两位叫这个名字的主帅,40年代两度挂帅的普热沃尔斯基显然不可能,那就只剩下1989年到1993年在位的斯特雷伊劳了。所以说,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亟待加强啊!”

发现自己有些歪楼,于亚东咳嗽了两声,强行把话题拉了回来,“乱翻人名的后果就是这么可怕。不说克里斯蒂安、安杰伊这些把大众脸的名字当姓氏翻译过来的土鳖做法,把标准译名德讷拉凯乱翻成达纳拉赫,也基本能达到不知道正主是谁的效果了。所以你说,译名这么混乱可不可怕?是不是应该统一译名?”

由不得贾秋明不点头。到了这一步,于亚东实际已经说服了他,“统一译名到底以谁的翻法为准呢?各家媒体自然谁都不服谁,那么拿《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当标准就是最可行的办法了,而这本辞典编出来的目的本来也就是让人查译名的。即便是辞典正文中查不到的译名,也可通过附录中的55种语言译音表查出标准译名,比如上海申花的安杰伊·斯特雷伊劳,他的姓氏正文里就查不到,只能查附录里的‘波兰汉译音表’。”

贾秋明还有最有一丝不服气,“那《体育竞报》把贝利叫什么?虽然我没查过字典,可是我觉得Pele肯定不会翻成贝利吧?应该是……佩莱什么的?”

于亚东无奈地笑了笑,“贝利属于约定俗成的译名,这个译名的名气太大了,已经没法改了,这就叫约定俗成,或者叫历史遗留问题,毕竟《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1993年10月才出第1版。其实历史遗留问题何止是贝利一个,根本是一抓一大把,比如里杰卡尔德(Rijkaard)其实应该是赖卡尔德、西格诺里(Signori)应该是西尼奥里、马津霍(Mazinho)应该是马齐尼奥等等。即便是《大辞典》面世之后,依然有大量错误译名居然成了主流,比如你这次负责的葡萄牙队中,穆蒂尼奥(Moutinho)应该是莫蒂纽,而葡萄牙最著名的教练穆里尼奥(Mourinho)其实应该是莫里尼奥。”

“至于中国联赛的外援,奇葩译名更是层出不穷,就比如安杰伊、克里斯蒂安、达纳拉赫这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国际足球采编人员尤其是严肃媒体的采编接触国外译名多年,而国内足球采编对标准译名尚无概念。其次是刚才说过的俱乐部带头胡乱翻译,只要不是错得特别离谱,比如德讷拉凯的例子,媒体多半也会将错就错。外援往往是俱乐部的核心球员,连翻译核心球员的姓名都不能做到认真,中国足球还有什么是可以认真的?以小见大,严肃认真对待译名,体现出的是媒体人的敬业心。这是咱们的工作,如果咱们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以后还有什么脸面标榜自己是权威?还有什么资格号称自己比纸媒同行以及网络媒体更专业?”

于亚东如此李菊福的一番大道理摆出来,贾秋明自然只剩下纳头便拜的份了。见到对方终于上道,于亚东开始给贾秋明讲解一些译名中的技巧,这样可以避免每个姓氏都去查字典,能大大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中,有些一眼即可看出的译名错误其实很容易避免。西语中,b、v在词首按b发音,比如巴伦西亚(Valencia)、巴塞罗那(Barcelona),否则按v发音,比如鲁文(Ruben)、席尔瓦(Silva)。ll不发l的音而是li,无论在词首、词中还是词尾,如略伦特(Llorente)、卡西利亚斯(Casillas)、马斯卡雷利(Mascarell)。j发h的音,比如赫苏斯(Jesus)。h不发音,按后续元音译写,比如耶罗(Hierro)。

意语中ci译作奇,比如前拉齐奥主帅曼奇尼(Mancini),zi译作齐(往往被误作济),比如现拉齐奥领队曼齐尼(Manzini)。gn发ni的音,比如西格诺里(Signori)应该是西尼奥里,当然也有翻译正确的,比如博洛尼亚(Bologna)、安托尼奥尼(Antognoni)。
  另外,大部分语种bo译作博、po译作波,比如捷克名宿波博斯基(Poborsky),其实这个译名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标准译名应为波博尔斯基。bao(bau)译作包、pao(pau)译作保。li译作利、ri译作里,比如意大利名哨科利纳(Collina)常被误译作科里纳。lo译作洛、ro译作罗;lu译作卢、ru译作鲁;liu译作柳、riu译作留;lon译作隆、ron译作龙,l和r后面跟同样元音也有译法一致的,比如la和ra都译作拉、lan和ran都译作兰、lao(lau)和rao(rau)都译作劳、len(lun)和ren(run)都译作伦、lie和rie都译作列、lin和rin都译作林、lio和rio都译作廖。fe译作费、fi译作菲,比如同为巴西人的佛罗伦萨中卫费利佩(Felipe)和马竞左后卫菲利佩(Filipe)。ve译作韦、vi译作维;di译作迪、ti译作蒂。

说到ti,贾秋明又提出了新问题:“ti难道不应该发‘提’的音吗?为什么译作蒂?字典上的译名发音就一定准吗?”

于亚东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何止是ti,re明明是瑞,可标准译法却是雷,找谁说理去?其实,《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上有不少译名发音不准或是与附录中的发音对照表不符,有些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冈萨雷斯(Gonzalez)其实就应该是贡萨莱斯,但至少它制定了一套规矩。英语、西语、意语、德语这些大语种发音不准,我们可能会发现,可孟加拉语呢?即便纠正了发音,可具体用哪个字呢?依然面临译法不统一的问题。所以《大辞典》未必一定准,可它制定的这套规矩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有人能制定出一套更精准的规矩而且能成为权威,我们自然举双手欢迎,但是在此之前,要想做到译名统一,就只能牺牲一小部分准确性,完全套用《大辞典》制定的规则,我认为这个牺牲是值得的。”

贾秋明终于找不出茬了,只能弱弱地最后吐槽一句:“不过德讷拉凯这种译名实在太难听了。还有什么特别奇怪的标准译名吗?”

“当然有!比如莫斯科中央陆军的拉脱维亚中场曹尼亚(Cauna),这个译名威武吧?”于亚东又在纸上写下一个音节Vajrapani,“再比如泰语的这个名字译作金刚手,这是意译。有些译名恰好与汉语拼音读法一致,比如本泽马(Benzema)、巴巴(Baba)、马比(Mabi),再比如迪奥(Diao),这个可千万不能连读,还有尼昂(Niang),最好也别连读,哈哈!不过呢,有些译名千万不能按拼音来,比如这个。”

于亚东在纸上写下Guitian后推到贾秋明面前,“这是一名西班牙球员,你猜猜叫什么?”

说好了别按拼音念,贾秋明还是不由自主先按拼音读了一遍:“归……天……龟田小队长?跪舔?我靠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于亚东得意地笑了:“都说了别按拼音来,这个人叫‘吉蒂安’!”


点击下方关键词“赌球大革命”,阅读小说全部章节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