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放飞朱婷,为了更好的明天!

一个拓荒者往往有可能是利益的率先享有者,这很好理解,就如同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经营的个体户,如同小镇上第一家餐厅,如同第一个去加州淘金的人,第一个去南洋跑单帮的勇敢者。但拓荒者往往也需要承担更多的争论与质疑甚至是非议,因为他打破了人们的惯有思维,他是一个不安分者,他是一个或许让别人眼红羡慕的人。
朱婷就是这样。作为第一个在当打之年出国打球的明星国手,她正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这一次是地方需要与个人职业生涯的冲突——有报道称朱婷所属的河南体育局强行要求她在明年中途回国参加全运会比赛。
似乎在这个时代,大家已经渐渐习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和谐统一。因为很多时候大家已经认为我们的国家已经足够强大,对的,我们的GDP已经坐二望一挑战美国了,所以我们更加自信地认为,我们不再需要以牺牲某一个个体的利益去换取某些领域的暂时进步。
甚至大家已经扭转了思维,认为某些固有的传统体制已经妨碍了个体的发展,而只有每一个个体都充分的发展了,整个体制才能得到更好的进步。曾经的我们处于一个血火奔流的时代,那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举国体制,单靠个人培养,也学习国外俱乐部甚至是家庭培养体育人才,连饭都吃不饱的中国人别说金牌,连奥运资格都无法获取。正因为如此,刺激激发举国体制内生动力的全运会应运而生并维持了很多年。并且很大程度上用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巨大的激励国人,给国人力量的国际荣誉。那个时候“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现象都离不开当时的体制。所以评价某一样事物,绝不能脱离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来评价,绝不能用先进的环境来评价过往的历史事件。
但是我们能停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的国家力量已经世界第二了,可是我们距离世界第一还有很远的道路,我们的民族复兴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那么正因为如此,每一届中央政府都把“继续改革,继续保持开放”的国家理念贯穿于施政纲领之中,而归于小处,则是每一个领域,包括我们的体育产业都绝不能安于现状,安于过往,安于停滞不前,甚至安于阻碍潮流的进步。
朱婷是一个代表,她代表了排球领域的变革,代表了新的发展模式要向旧的发展模式撬起变动的一角。这次舆论的风暴眼,河南队也及时的辟谣——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是一种进步,而不再是过往高高在上的姿态,河南队表示并没有强制要求朱婷回归,并表示全力支持朱婷海外征战,只是旧有体制的惯性太大了,这种迫于舆论压力的辟谣,并不代表河南队从上到下的官员们对全运会成绩的放弃与不在乎,朱婷在新的排球模式里获益了,可官员们还在旧有的模式里为自己的政绩与前途发愁,真是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所以这篇文章不是写给广大的基层教练的,而是写给广大掌握基层排球人利益与升迁的人的——我们的老百姓们都已经不那么在乎奥运金牌了,我们更在乎傅园慧和宁泽涛,此时是不是也该放下执念了。胜负并非不重要,一个国家与民族当然要有永远争胜的信念,可是已经努力过的失败已经同样珍贵了,体育的真正意义——对全民素质的激发,对于健康人生的培养已经超越胜负了。正因为如此,请大家放下执念吧,放下以全运会成绩论生死的执念吧。我们不care。
一个人的观念改变是没有用的,体制的制定与变化是具有滞后性的,就好比某一小部分先行者或者精英对旧有模式表达不满,政府是不为所动的。此时大多政府都会观望,只有当社会大多数人都已经积怨沸腾,政府才会顺应民意做出政策的调整与改变——这就是社会学上的政策滞后性。
我们往往说个体的改变才能带来集体的改变。可社会学中,集体的改变才能保障个体的改变。
是时候发生改变了,为了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