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特色青训体系建设“165”行动纲领面世

肖良志12-21 23:40 体坛+原创

  记者肖良志潍坊报道

  12月21日,很多城市的雾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潍坊鲁能足校,中国足协青少年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这里召开,拯救中国足球未来的特色青训体系建设“165”行动纲领,在会议上进行了审议和修改。这个操作性极强的令人振奋的青训行动纲领,冲破了天空的雾霾,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未来的美好愿景与蓝图。

  中国足协和全国校足办共同出台“165”行动纲领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体育教育高度融合、社会力量良性互通、竞赛训练高效协同、成才通道拓宽顺畅、人才支撑厚实强健的青少年发展体系,为振兴中国足球夯实发展基础。

  看完下面的一段文字,算是看完了本文的1/4:“165”行动纲领中的“1”,指的是中国足协和全国校足办理顺了“一个工作机制”;“6”指的是青训体系中的六大平台;“5”指的是发展青少年足球过程中的五大强力基础性保障。

  1、一个完善通畅的工作机制。

  此前,如何让中国足协和全国校足办实现更好的融合,没有经验借鉴。双方经过多次磋商之后,在2016年下半年达成共识:中国足协和教育部门(全国校足办)理顺相互间的组织关系,建立一个完善通畅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校园足球和竞技系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校园足球和竞技系列对接。

  对于这个工作机制,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的评价是:“双方都用宽广的胸怀对待对方,实现了高度融合。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就是生产力,就是战斗力,就能让双方之间加深理解,加强团结,是一家人。”

  中国足协副主席王登峰的评价是:“我们在青少年足球事业上、理念上达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识,这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健康发展的前提,了不起。”

  这个工作机制具体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

  理顺组织。明确中国足协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的负责单位之一,在原来六部委的基础上,形成“6+1”的部门和机构格局。

  双向兼职。中国足协与全国校足办实行领导双向兼职,中国足协青少年委员会主任担任全国校足办副主任,全国校足办主任担任中国足协青少年委员会副主任。

  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织中国足协和全国校足办,今后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年联合开展2-3次专题调研,双方提交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的有关事项要提前沟通交流。

  2、建设并完善青训体系中的六大平台。

  这六个平台是目前青少年足球发展中的关键,也是培养和成长渠道的核心组成。

  校园足球俱乐部现在还是空白,今后会大力建设校园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的参赛主体以后也会逐渐变成俱乐部。

  成立校园足球俱乐部还有更多好处:可以聘请更多高水平的校外教练员加入到俱乐部,提高校园足球的训练质量;那些在课余时间希望继续提升水平的学生有了就近训练提高的机会;在和竞技系列队伍接轨的时候,可以通过校园足球俱乐部完成培训费等的对接。

  鼓励地方足球协会、职业足球俱乐部和社会青训机构为校园足球俱乐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其实,这就是我此前多次谈到过的一个话题:要想实现校园足球和竞技系列的接轨,就必须成立众多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吸引更多优秀的退役职业球员或者优秀教练员加盟,然后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的水平,进而实现他们和竞技系列的接轨。

  从2017年开始,这一点就将实现。当然,校园足球俱乐部的标准以及管理主体,要提前细化好。

  ②大力推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的建设。

  中国足协会同全国校足办共同规划、布局各级青训中心建设,各级青训中心以当地校园足球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和输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为核心目标。青训中心是衔接校园足球和竞技系列足球的重要枢纽和平台,中国足协的专家团队、顾问团队以各级青训中心为依托,积极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中国足协把校园足球培养出来的优秀苗子纳入区域性选拔队和全国选拔队,力争到2020年,地方协会所在区域全部建设有不同级别的青训中心,有条件的足球特色校、体校、职业俱乐部梯队以及社会青训机构创建中国足球协会与全国校足办共同认定的各级青训中心。

  ③推动职业俱乐部加强梯队建设。

  会议期间,有的委员谈到了职业俱乐部梯队不健全的问题,建议应该这方面的准入标准,只有梯队建设才能准入各级联赛。

  实际上,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早就做好了规划,到2018年12月31日的时候,各职业俱乐部必须按照中国足协的准入标准拥有自己的各级梯队。从2019年开始,将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从这一点看出,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建设更为科学、规范,是共识。因为,职业梯队是中国足球竞技系列的最精英队伍,必须引起最高的重视。

  ④大力培育品牌社会足球青训机构。

  2017年,中国足协将制定印发《全国社会足球青训机构资助管理办法》。这一点是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足球的青训之中,利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增砖添瓦。

  对于社会青训机构,中国足协会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认定,只有得到认定且资质符合条件的社会青训机构,才能得到政策的倾斜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助与扶持。

  ⑤从2017年开始正式推出全国区域性主客场联赛。

  在12月21日的中国足协青少年委员会会议上,再次推辞进行了审议,并获得一致的认同。

  12月22日,来自全国各个大区的代表齐聚潍坊鲁能足校,具体研究区域性主客场比赛的具体事项,拿出区域性主客场联赛的实施细则、规程、时间表等等。

  区域性联赛将校园足球的优秀队伍纳入,不过,是在所有六个大区还是先在几个大区试点校园足球队伍参加比赛,还需要中国足协和全国校足办拿出最终的意见。

  不管结果如何,校园足球今后都会让竞技足球看到他们的能力。不久前,在上海进行的校园足球活动中,广州后乐园小学的一名学生被广州富力签下,培训费20万元。该小学还有另外几名学生被职业俱乐部追逐,证明校园足球中的确有一些好的苗子。

  区域性联赛,将让这些变得更加简单。

  ⑥全力并合力打造国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平台。

  强调这个平台,就是整合海外留洋球员平台,鼓励全国校足办、会员协会、职业俱乐部和品牌青训机构合作,每年选送球员到海外俱乐部训练,并尽可能参加更多的高水平比赛。

  在青少年发展的过程中,证明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就是有多少名球员在海外高水平的俱乐部效力,这一点,伊朗、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早就做出了榜样。

  3、加强五大强力性基础保障。

  强大的保障,是搞好青少年足球的基础。为此,五大强力保障措施如下。

  ①高水平教练员人才队伍。

  教练员是青训关键中的关键,已经是足球界的共识。因此,要想中国青少年足球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高水平青训教练队伍。

  今后,中国足协会严格持证和培训制度;建立教练员等级分级管理制度;将校园足球教练员等级认证和培训统筹纳入到全国足球教练员队伍建设计划;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引进一批高水平教练员;面向2030年世界杯,中国足协推出并实施“精英30”计划,从退役的中超球员中选拔30名进行重点培养,提供国内外学习平台,培养成为“领军型”教练;2017年建立教练员培训平台。

  2017年,启动对六个大区的三个年龄段(U16、U15、U14)选拔队教练员欧足联A级证书培训计划。同时,建立球探体系,深入到校园足球,提供更多技术服务。

  ②实施“双百行动”计划,组建百人名宿辅导团。

  为了更好为基层足球的技术服务,中国足协决定实施“双百行动”计划,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足球名宿百人辅导团,提高基层教练员和校园足球教练员的整体素养。

  ③全力修订并出台全新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

  正如与会代表们说的那样,连个全国性的训练大纲都没有,实在不像话。全新的青训大纲,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需求,用制式的方式确定,然后进行层级细化,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一批而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球员。

  青训大纲不能像此前那样仓促写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确定,必须仔细斟酌,可操作性强。

  ④完善青少年竞赛训练体系。

  对于青少年而言,竞赛体系非常重要。从2017赛季开始,中国足协青少年竞赛体系将由U系列联赛、U系列锦标赛、区域性主客场联赛、区域性联赛全国总决赛、国际冠军邀请赛等组成。

  今后,将确保优秀的校园足球队员既能参加校园足球比赛,也能参加竞技系列的赛事。

  ⑤建立全国青少年球员、教练员的竞训技术档案。

  今后强大的专业数据公司,将全方位提供青少年足球比赛的大数据,以及青少年个体的技术档案。这种技术档案,不是简单的数据记录,而是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看出球员成长发展的轨迹,最终确定未来的方向。

  这种数据库档案,必定会为青少年球员的经纪市场推波助澜。同时,无论是职业俱乐部还是各级青少年国家队选拔人才的时候,就有了科学的数据依据。这种依靠数据追踪评估球员的模式,必将颠覆过去传统的选拔方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