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超级杯万事俱备将分3阶段 计划2月24日开打

记者马德兴报道
中国青少年足球竞训方面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就是于2017年即将推出的全国区域性青少年主客场制联赛。在足协青少年委员会本年度第三次工作会议结束后,足协将于今天(12月22日)召集相关单位,进行第二次筹备会议。针对这一全新赛事,再次展开研讨与细化,并稍后正式向社会公布。
主客场制赛程已定
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工作,酝酿已久的区域性青少年周末主客场联赛,其赛程和规程等内容已经全部完成。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赛事将初步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杯赛”(简称为“超级杯赛”),将由中国足协和教育部有关部门联合负责、管理此项赛事。赛事将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大区主客场互访赛”、“全国总决赛”和“后备力量选拔赛”。其中,第一阶段的“大区主客场互访赛”就是一直备受关注的周末主客场制赛。而且,中国足协在此前公布的2017年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竞赛日历表中,已经专门设置30个比赛日。主要供各个大区组织委员会进行选择,并敲定各个大区的具体比赛日期。
根据总赛历,从2017年2月24日或25日所属周末开始,直至9月23日或24日这个周末,连续30个周末将会予以安排。由于全国各个地方的不同地区存在不同安排,尤其是像学校的考试时间等情况,是不完全一致的,于是,各个赛区可以自行根据本地区的情况从中选择。而根据初步安排,每个区的参赛队最多为12支。这就意味着,一个队在一个赛季最少就有22场比赛。每个区从30个比赛日中,选定22个日期作为比赛日,应该足以完成主客场制赛事。
不同体系区别对待
根据初步安排,2017年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杯赛将设置16岁以下组(简称U16)、15岁以下组(简称U15)、14岁以下组(简称U14)三个组别的比赛。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赛事,而且,是为了保证体育口与教育口的队伍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体育与教育更好地进行融合,赛事组织者针对体育和教育两个不同系统,采取了不同策略与方针,且拟定了特殊的规定,以便更好地推动这项赛事的健康发展。因此,不管是对参赛队伍还是参赛球员、教练员,均拟定了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的规程。
例如,三个组别均将实行“骨龄制”,即目前体育口所实施的全国U系列青少年比赛,实质就是“骨龄赛”。各省市体育局、足协、职业俱乐部以及足球学校选派队伍的参赛球员,均须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青少年骨龄检测,并依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使用的《中国青少年儿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评价方法》(以下简称“中华05计分法”)评定的骨龄检测结果,参加相应年龄组别的比赛。因为教育部门并未采取这样的骨龄测试,这项赛事对教育系统的队伍并不实施这一方式,允许教育部门选派的学校参赛队伍不参加骨龄检测。不过,也明确提出必须符合中国足协与教育部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的参赛资格规定,并接受赛事组织者进行的资格审查。
又如,像体育系统实施的是全年制比赛,参赛球员是从每年的1月1日开始计算年龄,因此,参加超级杯赛的U系列队伍,必须符合中国足协参加全国U系列赛事的相关规定。而在参赛年龄方面,参加U14联赛的球员,必须为2003年1月1日以后、12月31日以前出生,允许每队至多7名2004年1月1日以后、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运动员报名参赛。参加U15联赛的球员,必须为2002年1月1日以后、12月31日以前出生,允许至多5名2003年1月1日以后、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运动员报名参赛。参加U16联赛的球员,必须为2001年1月1日以后、12月31日以前出生,允许至多3名2002年1月1日以后、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运动员报名参赛。
但由于教育系统是以“9月1日”划分入学年龄,参加超级杯赛U14联赛的“教育系统”球员,必须为2002年9月1日以后出生;参加U15联赛的“教育系统”球员,必须为2001年9月1日以后出生;参加U16联赛“教育系统”球员,必须为2000年9月1日以后出生。尽管U系列队伍或许会因为年龄至少小9个月而“吃亏”,但这对于促进学校系统内的队伍水平与提高,则是大有裨益的。
教练资质要求提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也是十分关键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各队的水平,这项赛事有别于其他全国U系列赛事的最大亮点,就是针对各参赛队的教练员提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众所周知,中国青少年足球水平较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练员水平不高。为了能够督促教练员与时俱进,同时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针对参加明年超级杯赛的队伍,章程中明确规定:在足协注册的报名队伍主教练,应持有亚足联/中国足协B级或B级以上教练员证书,或为已经报名当年B级教练员培训班学员。至于助理教练,至少持有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证书。
至于学校系列参赛队的教练员资质,则由教育部有关部门审核并确认。目前,教育部尚未列出明确的标准与要求,但教育部门也深知教练员在校园足球中的重要性。因此,肯定也会提高相应的要求。
赛事规模不求一统
当“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杯赛”在2017年全面启动后,中国足协和教育部相关部门,将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会做出统一要求。让各个不同赛区“为主客场制而进行主客场制”,出现“凑队伍数量”等情况。因此,赛事章程已经明确:各个大区不同年龄组的参赛报名队数,原则上“不得少于8支、不得多于12支”。具体由大区组委会根据参赛队报名数量、资格审核情况以及竞赛时间等综合因素自行决定。
赛事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大区主客场互访赛”结束后,第二阶段的“全国总决赛”,三个年龄组的每一组比赛队为12支,由各大区选派大区成绩最好的U系列队伍、成绩最好的校园足球队伍(由教育部门选派)参加。至于第三阶段的“后备力量选拔赛”,其实类似于“明星选拔赛”。因为大区赛初步拟定为六个大区,由在大区主客场互访问赛中表现出色的球员组成队伍参加(各大区组委会负责挑选)。
按照地域等情况,第一阶段大区赛将分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部”等六个大区。其中,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等五个大区,组织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按照积分排列各组名次。至于西部大区,因为地域广阔,且交通状况相对不像东部沿海、中部地区那么便捷,将变通采用“分站式”单循环赛制。原则上以四队一组,由西部大区组委会根据各年龄组总报名队数、参照竞赛日历等情况,设置单循环或者其他赛制,按照积分排列西部大区各年龄组名次。
至于全国总决赛,各个年龄段的12支队伍抽签分成两个小组,率先进行小组单循环赛,并排列名次。然后,进行两个小组间同名次比赛,排列全国总决赛各年龄组名次。后备力量选拔赛,则进行赛会制单循环比赛,以积分排列全部名次。考虑到青少年球员的实际情况,U16联赛全场为90分钟,上、下半时各45分钟;U15和U14联赛全场为80分钟,上、下半时各40分钟。
由此可见,中国足协和教育部门已为这项赛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对策,顾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力求把这项赛事做好。事实上,在12月21日召开的中国足协青少年委员会本年度第三次工作会议上,与会的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也明确表示支持,并提出明年将是试行的第一年,如果条件不成熟,尤其是个别区域可以暂缓。根据王司长的这一表态可以看出,不管是体育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都希望能够在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方面做点实事,扎扎实实地推进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杯赛,绝对是2017年中国青少年足球一项值得期待的赛事,更有可能成为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