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罗本”遭遇罗本 于海:让大家乐呵一下挺好

特约记者黄稚轩报道
“真假罗本碰面?那些话都是在调侃我啦!我和罗本还是差很多的。”在多哈,正打算午休于海,被记者问起被称为中国罗本的他和真正罗本的不期而遇的感觉时,无奈地笑着说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大家叫起来的。我觉得,球迷之所以这样称呼我,可能还是对中国足球有很多期待,希望我能在场上发挥得更好。”在健身房的短暂邂逅,让于海经历了网红的24小时。若真要对于海为何被冠以中国罗本的绰号刨根问底的话,估计还是源于刚刚出道时,于海的踢球风格和曾经的那段留洋经历。
2007年2月1日,在欧洲转会窗口关闭前,于海以租借的方式加盟荷兰足球甲级联赛球队维特斯队,这次留洋成为于海职业生涯新的转折。刚出道时的于海特点很鲜明,总习惯游走边路,凭借出色的速度和技术溜边带球后内切射门,进攻的习惯性路线和带球的节奏感确实和罗本比较像。再加上他留洋的国家是罗本的祖国,因此,球迷们便开始称呼其为中国罗本。
其实,在当年效力陕西队期间“中国罗本”就开始被老陕亲切的称为“于本”了。而“中国罗本”典型案例无疑是2013年足协杯决赛对阵广州恒大的时候,于海进的第一球,就是边路带球突破后内切的小角度打门,那一刻罗本真的在附体。不过,如今的于海早已经告别了边路。其实,从2010年科萨入主后,于海的位置就有所调整,当年的边路飞侠也慢慢被改造成后腰。而佩兰时期的国家队,于海甚至被改造成为了中锋。如今在上海上港,于海的位置被彻底稳固在后腰上。不惜体力的跑动加上准确的判断、犀利的抢断,收起翅膀的小飞侠干起“角色球员”的粗活累活依然风生水起。
“我俩碰到一起纯属凑巧。我们当时在健身房训练,他们那天也正好有比赛,赛前过来活动下,就这么被“拍”了。我俩都没交流呢,估计他都不知道我在中国老是‘被罗本’吧。其实,我对这个外号并不感冒,当然,足球也是娱乐,大家乐呵一下也没关系,听到的。”谈起这次邂逅,于海表示,“我跟罗本之间差距非常非常大,他在各个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我能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吸收他的长处,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但我不会模仿任何人,尽最大努力踢好球,把状态调整到最好,这对我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新赛季,上海上港队的大手笔引援使得俱乐部的影响力大增,诸多顶级大牌的到来,让于海丝毫不敢松懈,“卡瓦略都这么拼的,我还有资本不努力吗?有竞争才有提升,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于海告知记者,晚上上港有一场和比甲球队欧本队的热身赛,他希望自己和球队能够有良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