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板:从343到433质变,除了新人国足还收获什么?

王玮晨01-15 08:00 体坛+原创

1月14日,中国杯三四名比赛中,中国队最终依靠点球比赛赢下克罗地亚。整场比赛中,阵型与人员的位置变化使得中国队上下半场判若两队。比赛虽然赢下,但是比赛的过程仍然留给里皮不小的教训和启示。

阵型:343与532

里皮本场比赛在首发上颇为大胆的排出了一个343的阵型。其中门将进行了更换,用石笑天顶替了池文一,三中卫是崔民,杨善平和高准翼,两个边翼位继续采用邓涵文与范晓冬,双后腰是裴帅搭档蔡惠康,锋线用了上场比赛踢右边前的惠家康踢中锋,而上场比赛踢中场的尹鸿博与池忠国则分列他左右。

在防守时,343并没有如往常那样将两个边锋拉回来当边前卫,变身541,而是单独将右边路的池忠国拉回中场,变成532。前场继续留下尹鸿博与惠家康,以保证反击速度,图2。

下图则是上半场比赛中,球员的平均触球图,可以清晰地看到15号池忠国的位置拉得非常靠后,使得球队的阵型更近似于一个352。

进攻中为何前后脱节

343这个首发阵型属于一个进攻性很强的阵型,而克罗地亚的整体实力明显比上场比赛的冰岛强,又加上中国队球员本身也很不适应这个阵型,导致了球场上一连串的被动。

比赛开场后,与第一场比赛明显的区别就是皮球倒不起来,也传不到前场去了。一方面是由于克罗地亚本身给了中国队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自身的排兵布阵问题。图4是一次中国队的进攻,高准翼拿球向前,身前的两个后腰是蔡惠康与裴帅,两人的出球组织能力都偏弱,而且也并无接应的意思,这种情况下,高准翼只能过顶去找边路的范晓冬,随后被克罗地亚将进攻截杀在左边路。

我们可以看到,在343的阵型中,当两个边翼位拉开,前场的三叉戟又不回来接应时,中场实际就是两名后腰。这就对两名后腰的出球与组织能力有了一定要求,如果两名后腰都不愿意在进攻中承担过多责任,那么很容易造成整个球队前后的脱节。后卫长传找前锋,或者目的过于明确地找边路。两种进攻情况都极其容易被对面破坏。

两名边翼位的进退失据

另外在343的体系中,对两名边翼位的要求则更高。当国足在踢四后卫体系时,范晓冬与邓涵文站在边后卫的位置上,有进攻机会了就插上助攻。不过在343中,两个边翼位站在中场,是上还是退就比较吃经验了。

而这两人,显然是没有太多这方面经验的,特别是邓涵文这侧。我们似乎一直在感觉中国队踢5后卫,但是克罗地亚只要一打到边路,又极其容易撕破口子。图5是克罗地亚的一次左边路进攻,由于邓涵文过于上前,对面打到左边路时,右中卫崔民只能补出来,这时中国队的口子就被撕破了。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中国队的那粒丢球中,图6是丢球之前的画面,范晓冬从近乎左边后卫的位置快速上前去逼抢对面后卫的球,此时蔡惠康的位置本身已经过于靠上了,对面传给14号,中国防线警报立刻拉响。

图7是克罗地亚14号在裴帅贴上之前传给了右边路队友,画面里蔡惠康在拼命回追,此前贸然上前的范晓冬看不见人,高准翼无奈拉出去补他这侧的空当,最终对面倒三角打回来造成丢球。

整个上半场,范晓冬和邓涵文在343阵型中都踢得有点懵,特别是邓涵文,范晓冬还偶尔插上突破帮助下球队进攻。邓涵文在进攻中本身露面就不多,结果只要对面进攻一打过来,他就在丢位置。而在中场,两个后腰出球与组织又偏弱,前场具备组织能力的尹鸿博位置过于靠上,中国队的攻防两端都踢得极其被动。

下半场

连换两人变阵433

下半场开场,里皮就连换两人,高准翼与蔡惠康下,胡人天与冯刚上,两名偏进攻的球员换下了两个防守球员,球队的阵型随即也变回了常用的四后卫体系433。具体位置上,裴帅变身拖后后腰,身前是尹鸿博与池忠国分列左右,惠家康中锋不变,刚换上场的胡人天与冯刚站在两个边,图8。

防守中,非常清晰地可以看到变成了一个4141的阵型,裴帅单后腰负责拖后扫荡,冯刚与胡人天都拉回到两个边来进行协防,图9。

尹鸿博后置盘活全队

在变阵过后,最大的变化是尹鸿博从锋线上回归到了中场。上半场他和池忠国担任边锋,两人都无太强的下底能力,在锋线上又等不来队友的球,踢得有些莫名其妙。下半场随着两人双双回归自己熟悉的位置,中国队的进攻组织开始有了改善。

在球队转入进攻时,尹鸿博的位置会退得非常深,直接从两个中卫的脚下拿球进行组织。图10是中国队的进攻,拿球的正是尹鸿博,他的位置只比两个中卫靠前。他可以自由在中路控球盘带,决定中国队的进攻方向。也可以接应队友,完成两个边路的传倒。这种组织出球能力是上半场的蔡惠康与裴帅所不具备的。中国队在他的串联下,开始踢得更像一个整体。

绝杀,还是得有中锋

最终中国队绝杀扳平,一个非常漂亮的团队进球,中国队通过十几脚传递最终由小将王靖斌完成绝杀。倒数第二传恰好来自下半场表现优异的尹鸿博,他将球给到左边路的邓涵文,随后王靖斌接应传中头球破门,图11。

对于这个结果,有些人看到了中国队在里皮调教下永不放弃的精神,有些人看到了中国年轻球员的崛起。从技术层面来说,不论阵型和进攻套路怎么打,还是得有个像样的中锋在禁区里立着。整个中国杯,中国队大部分时间内处于一种没有前锋的状态,几乎都是边路球员在客串。在进攻时,边路传中就没有人顶,中路进攻又无人能靠住后卫。仅仅只有反击,利用速度能给对面制造一点威胁,这样实在过于单一了。

中国队从首发343的混乱到最后收获胜利。实际就是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谁在禁区外组织,第二个是谁在禁区内进球。

补充总结

1 343阵型最好短期时间内不要再使用了,教练的想法再高明,球员的技战术素养完全跟不上,也是白搭。让球员熟练三中卫体系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前尽可能还是在四后卫体系里变化比较好。

2这届比赛中,表现最好的当属高准翼,其次是尹鸿博。不过在之后的国家队名单内,可能出现的还是只有曹赟定和蔡惠康。高准翼在未来的国家队必然有一席之地,而尹鸿博则略微有些尴尬,踢边路没有多少优势,正儿八经让他踢组织核心,与蒿俊闵和张稀哲还是有差距,而且张稀哲的年龄还比他小两岁。

3一些年轻的新人的出现也是让人欣喜,特别是进球的王靖斌。不过在进球之前,他在中国杯上的整体表现一般,中锋的背身拿球和处理都有很大问题,与目前国家队的正印中锋张玉宁差距明显。而且95年的他比张玉宁还要年长两岁,希望之后借着中国杯的信心提升能完成蜕变。

4从最终结果上看,很多人觉得国内球员谁跟谁都差不多,主要看是否给机会。不过仔细看完两场比赛后很负责任的说,这支球队和一队差距非常大,特别是单个球员的差距。一队的边缘球员曹赟定,上场后的感觉完全是要超出其他人一档。但是教练与精神上的加成确实能很大程度缩小差距,这也是足球的魅力之一吧。永不放弃,就会有奇迹。


中国杯  /   国足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