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新政紧急出台:外援共3人次 U23政策恢复

马德兴01-16 08:00

记者马德兴报道

即将在武汉召开的足代会原本将会是一次平淡的会议,但因为中国足协将从今年的职业联赛实施“新政”,注定又将成为一大焦点。尽管正式通知尚未下发,但在今年3月初开始的中超联赛中,每队每场比赛将只能出场3名外援;与此同时,各队在首发阵容中必须强制性地派遣至少一名23岁以下球员首发登场。“乱世祭重典”,可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足协并非心血来潮 

据了解,即将在武汉召开的足代会期间,中超、中甲俱乐部也将派出代表参加,届时,中超理事会将会下发正式通知,在外援政策上将会进行重大调整,而且将从2017赛季马上实施。具体主要是两点:

一是在外援人数注册数字不变、大名单规则不变、18人规则不变的前提下,每场比赛累计上场外援3人(不区分国籍)。也就是说,中超各俱乐部外援的报名、注册依然可以是5人,每场比赛的18人报名名单中也可以报5名外援,但是,每场比赛累计上场外援最多3人。

二是每队每场比赛的18人报名名单中,至少有2名U23球员报名(2017年为1994年1月1日后出生的球员),首发11人中至少要有1名U23球员。

这样的规定既令人感到突然,但又很正常。某种程度上,这是中超各俱乐部拼命“烧钱”、不惜血本引援尤其拼命引进外援后的必然结果。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中超理事会不得不采取这样的做法,并强制性开始实施。

众所周知,早在去年12月23日,中国足协下发了《关于修改中超联赛规程有关外籍球员报名条款的征求意见函》,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原来每场比赛的11名首发及7名替补球员中的外籍球员人数由“4+1”调整为“3+1”,注册外籍球员人数、人次限制不变。通知一经下发,立即引来各界的争议,但是,中国足协发出这样的通知,其实有深刻的背景。即更高部门对中超俱乐部在冬季转会期不惜血本引援、尤其是个别国企背景的俱乐部花如此多外汇引进一名外援的做法甚为愤怒。而且,中资对海外俱乐部的收购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其中部分中资收购的海外俱乐部不断爆出负面新闻。以致于12月上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等四部委首次就“中资非理性投资国外体育俱乐部”问题第一次公开发表意见,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对此前近两年时间里中资疯狂收购海外俱乐部的现象给出了明确的态度。

至去年底,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在体育局长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近期陆续出现的中超高薪引进外援等话题持续受到广大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体育总局对此高度重视。”这也同样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正常情况下,中国足协已经“脱钩”,中国足球的事务不应该再由国家体育总局这个层面来表态,但作为一级政府部门,国家体育总局需要跟上级领导保持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足协作为中国足球这个行业的最高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也是必然的。

考虑并兼顾俱乐部利益

实际上,按照中国足协的本意,在2017年中超联赛中并不想马上实施“新政”,而是想再缓一年,至2018赛季时实施,也给各俱乐部一个缓冲。

但是,来自高层的压力实在太大,有关方面责令中国足协整改的指令非常严厉。新年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也再一次对职业联赛这的“虚火”现象发表措辞严厉的讲话。这样的讲话并非心血来潮。实际上,本报在1月6日的报道中在解读高层一系列讲话之后,就已经指出“这其实是对外释放降火信号”。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足协只能在原本计划从2018年开始实施“3+1”外援政策,直接调整为2017赛季只能上3人,而且“U23政策”也一并推出。

中国足协之所以没有直接下令在注册以及报名方面只允许注册3名外援,也是考虑到了中超部分俱乐部的实际情况,毕竟有些没有理解这些“信号”的俱乐部依然还在不断“砸钱”,而且也已经与外援签订了合同。同时,也考虑到还有四家俱乐部今年将参加亚冠联赛,亚冠联赛中实施“3+1”政策,允许各队已经注册的外援继续留队,尤其是在亚外政策方面,足协没有“一刀切”。

而且,即便是亚足联在今年稍后时间,哪怕是决定亚冠联赛增加外援名额的话,中超联赛也依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规定。更何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亚足联希望亚冠联赛中外援增加人数的方案未必能够通过,因为至少西亚区的代表包括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主要职业联赛国家的代表均明确表示反对;东亚区方面虽然同样没有定论,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代表对于增加外援并不积极。

在这种情况下,中超理事会和中国足协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直接实施“新政”,从本意来说,是为了中国足球的长远利益、本国足球利益而考虑,绝非外界所说的那样,是“干扰市场”、破坏职业联赛。


中超  /   U23  /   外援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