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穿线师大满贯二年级 助推德约杀手创造奇迹

体坛+记者张奔斗墨尔本报道
澳网果然是亚太大满贯,即便在李娜退役之后,依然连续两年献上“亚洲奇迹”;而在这两场奇迹的背后,都有中国穿线师的助推。
去年澳网,张帅从资格赛一路突破杀入女单八强,来自厦门的穿线师王凯也从资格赛一直忙到赛事第二周,他与张奎也是头两位进入大满贯赛事的中国内地穿线师。今年澳网,乌兹别克斯坦好手伊斯托明五盘淘汰六届赛会冠军德约科维奇爆出惊天大冷,而为他提供穿线服务的则是蔡建东,网球圈内人称“阿东”。
“你想想,伊斯托明每年来中国参加好多项挑战赛事呢!去年底珠海的澳网亚太区外卡赛,也是我们为他提供的穿线服务。”蔡建东介绍说:“这回来到澳网穿线室,他跟我点头打招呼;穿线团队的领队见我们认识,当然就把他分配给了我。”
蔡建东介绍说,伊斯托明新穿了四把球拍应对与德约的这场比赛。毕竟,和费德勒这种通常准备大约十把球拍并且在每次换新球时都换用一把新穿线球拍的顶尖球星不同,伊斯托明这样排名百位左右的球员,出于经济原因,早已习惯了以数量较少的球拍应战;只要线不断或是手感没有过于走样,通常不会换拍太勤。“他的球拍穿法并无特别之处,和德约这场比赛穿的是23/22公斤。”蔡建东透露:“不过今天他再过来时,又加了一公斤,职业球员每天的感觉不一定一样,调整磅数很正常,更何况还有天气以及日常和夜场等因素。”
中国内地能连续第二年有穿线师走入大满贯的穿线房,还得感谢澳网的球线赞助商YONEX,他们非常重视对中国穿线师的培养。蔡建东是国内顶尖的穿线师,但来到大满贯,直言才算是大开眼界:“我们团队有20位穿线师,那天计算了一下,总共服务过188次大满贯赛事,而我只有一次;站在你身边的19位同行都比你强,人要有所仰望,才能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这几年,我们不断听到一些中国球员如此说出在初入职业网坛后的感受——能力上的差距并不像当初想象中那么大,但差在国际经验和关键分能力。这也恰是蔡建东踏入大满贯穿线房的最大感受:“其实从技术上来讲,我们中国最好的一批穿线师,和国际水准已经相当一致。毕竟现在中国每年有大约40项各级别国际赛事,穿线师的实战与提高机会非常多。但我们需要提升的,一是语言,否则很难和球员进行深层次交流;二是国际经验,和大牌球员接触多了,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当然,对于国际穿线界的“老法师”,蔡建东还是充满敬仰,并衡量自身差距。他说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叫做马克·马斯洛夫斯基的德国穿线师,资格赛有一天穿了51把球拍,蔡建东自己则穿了二十多把,“我还从未能在赛事中一天穿过51把球拍,老爷子都66岁了,真是厉害!”
中国穿线师正越来越多地走入国际高级别赛事,在蔡建东看来,目前也是有志于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入行的绝好时机,再过几年竞争程度又将明显加剧。不过他也提醒,做好这个行业要有极高的专注度与责任心,并且还要能耐得住寂寞,并非每个年轻人都愿意承受。
作为一位职业穿线师,如果要给业余爱好者一个穿线方面的建议,那会是什么呢?蔡建东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线和磅数,千万不要盲目模仿球星。职业网球和业余网球,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世界。”
他继续说道:“也千万不要觉得我是穿过大满贯的穿线师了,就一定能帮你穿好线;其实也许还不如找一家器材店的穿线师长期合作,毕竟,球员和穿线师间的熟悉与沟通特别重要。”一番快人快语,也是相当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