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话 国际米兰该怎么接?

王勤伯03-13 15:46

《体坛周报》记者王勤伯述评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0日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关于“跨境直接投资”的问题时,直接谈到了中资收购国外足球俱乐部。

周小川说:“其中也不乏有一部分是过热的情绪,投资具有盲目性,有的人也是事情做得很急,因此对外投资可能数字上增长相当快。这其中有一部分实际上跟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因此,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指导,我们认为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

这番话也立即传到了意大利,多位意大利媒体同行打电话找记者求证周小川谈话的具体场合和前后文。

由于到目前为止,中欧体育在收购AC米兰过程中付给菲宁韦斯特的2亿欧元定金都来自加勒比群岛-香港-卢森堡路径,剩余款项也难以出自中国大陆,所以其实际运作或许将会和国家外汇管理调控无关,其资金的神秘来源尚有待时间提供答案。

然而,已经完成国际米兰收购的苏宁或许将面临一些考验,特别是以下几点。

一是俱乐部不能盈利的问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除了市场拓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本国企业控制一些海外重要产业,对中国经济本身也有好处。但周小川说的“没有太大好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豪门足球俱乐部不赚钱只亏钱,或者说像曼联、拜仁一样赚钱的是极少数,王健林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公开表示过万达不收购国外俱乐部,万达收购的盈方是个盈利的企业。

苏宁如何证明国际米兰带来的“好处”?

理论上,如果国际米兰狂买球星,成绩骄人,意甲成为霸主,欧冠成为4强常客,和巴萨、皇马、拜仁过招不相上下,也有可能在5年内经营上一个台阶。但以意甲的经济体量(转播权,整体上座率,商品开发潜力),即使有好成绩换来的经营飙升,也不足以支撑球队烧钱养球星。那么,就算欧足联“财政公平竞赛”网开一面,苏宁如何保证每年数亿人民币换汇填补国际米兰赤字不受国家调控干预?

二是市场拓展受限的问题。王健林做马竞小股东,区区几千万欧元投入,换来马竞青训项目和马德里市政一系列地产工程,包括马竞新体育场。尽管开发马德里市区地标建筑遇到审批障碍,但西班牙对体育场之类的项目审批却极快极宽松。

意大利不一样,莫拉蒂家族很多年都想建球场,最终还是放弃。地皮和造价奇高是一方面,还在于意大利地产项目审批太难太耗时,看看佛罗伦萨和罗马的球场项目就知道了。若是苏宁想建球场顺便炒炒地产,现在就开始立项,可能10年时间也不一定能进入新球场。

此外,苏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在欧洲配套的开发网购等市场的举动,如果要有,仅仅靠国际米兰的广告效应又远远不够。当然,苏宁可以说,国际米兰的广告效应一大部分产生在中国国内,这个解释不会太差,但条件是国际米兰成绩得一直够好,不够好广告效应会是负面的。

三是对中国足球的贡献问题。几乎每个到国外投资足球的中国投资者都会谈到如何帮助中国足球青训,实际顶多是组织中国的教练员和小孩到海外镀镀金,就连万达马竞项目都是擦边球,因为小孩不能在当地足协注册,只能踢踢友谊赛。

而中国足球青训最需要的几样东西一直没有人过问:场地、教练员、青训俱乐部、基层青训赛事。实际这些内容根本不需要太多钱,在欧洲往往是市政府出场地其余人力物力依靠社会志愿者。唯一的缺点就是广告效应很差,所以中国投资者并不热衷于这样踏踏实实真正造福于民的事情。

最后中国足球投资成了一个怪胎:一方面大批资金流向海外,无论是投资俱乐部还是购买球星,某些案例里甚至不乏有靠国际洗钱起家的大经纪人的身影,另一方面基层足球的投入仍然规模太小,大多数小孩仍然和足球距离很远,倒是阿森纳这样的国外俱乐部事情做得很踏实,把少儿足球项目甚至开到了中国的三线城市。到底谁又在帮助中国足球呢?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