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壶无缘直通情理之中 瞄准2018年切勿只顾着着急

记者梁丽娜报道
因为有过巅峰,所以会心存期待;期待着现在的这支中国女子冰壶队能重现往日的风采。可要“重现”不是一两句话说说就能实现,不是找四个人凑在一起练练就能达到的。
主将状态不比当年
从2009年韩国江陵世锦赛夺冠起,王冰玉跟她的队友们“一夜成名”,是她们用“冠军”让冰壶这项外界极为陌生的运动走入大众的视野中,让外界第一次听说冰壶,知道冰壶是什么一项运动。
一年后的温哥华,周妍,柳荫,岳清爽和王冰玉又站在了冬奥会的季军领奖台。随着都灵冬奥会亚军瑞士队的提前认输,四朵金花的眼泪和笑容留在了温哥华,也留在了很多人的心里。
那是有关中国女子冰壶队最美好的回忆。殊不知,起步很晚的中国冰壶在2002年才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2003年才有了第一支冰壶国家队。
正是谭伟东带着从短道速滑项目转行过来的柳荫,岳清爽和周妍,以及从学校走出来的王冰玉经历了七年默默无闻的付出,才换来了在世锦赛和冬奥会上的傲然绽放。
如今,已成为国际裁判的柳荫再回忆起当时奋斗的时光,仍很是感慨。在她的记忆里,她们最开始练冰壶时,对这个项目的认知处于空白状态,而队伍经费不足,没有专属场地时,只能趁着冰球队不练了才赶紧在冰球场地训练;夜里两三点爬起来训练都是太平常的事儿了。
这样的苦日子她们过了七年,才有了世锦赛和冬奥会的异军突起。也正是因为有过如此美好的回忆,才让外界对2017年冰壶世锦赛来到北京格外期待。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有些残酷。
尽管跟2009年的冠军阵容相比,现在女队的教练还是原来的教练,王冰玉和周妍也还是原来的位置。可队伍的实力却不再如从前。索契后,王冰玉和周妍淡出赛场回归家庭,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宝宝。她们有两年多没在站上冰道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
也是在2014年之后,中国冰壶出现人才断档,长久的青黄不接让队伍很长时间在低谷中徘徊。2016年世锦赛,低谷中的中国女壶甚至没拿到参赛资格。就是在那时,王冰玉选择了回归。她和队友周妍放下了怀抱中的宝宝,开始了归来后跟时间斗,跟身体斗,跟技术斗,跟自己对宝宝的想念作斗争的日子。
亚冬会,世锦赛,考验接连而至。跟过关打怪兽一样,路要一步步走,饭得一口口吃。指望着王冰玉和周妍归来后,立马重回巅峰有些奢望。毕竟,精力不再如从前,手感的恢复也需要不少磨练。于是,在本届世锦赛,那个曾有神勇手感的王冰玉不见了。作为队中的定海神针,时不时的失误伴随着她。
外教马塞尔·洛克发现,姑娘们一直放不下背负的心理压力。毕竟,在主场作战,谁都渴望着能有好的成绩,越是渴望,反而有时会像一把双刃剑,乱了分寸。尽管他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缓解她们的压力,但看得出,一场场败仗让正在磨合中的这支队伍中的姑娘们心理负担难以释放。
谈到回归后的王冰玉,主教练谭伟东表示,跟2009年世锦赛夺冠时的巅峰状态相比,现在的她只恢复到了七八成,还需要时间。毕竟,脱离系统训练两年多,无论从身体状态还是对比赛技战术的掌握,都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在输给意大利后,注定中国女壶无缘直通平昌冬奥会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王冰玉心态依旧平和,“经历了巅峰和低谷,现在心态相对平和多了。” 打完密集的巡回赛就能看出,体能和技术成为制约王冰玉状态的因素。她说,“如果换到巅峰时的体能会更好。我生完孩子后跟之前还是不一样,尤其体能。”
巅峰伴随着赞美,低谷注定会有各方评论。王冰玉表示,自己不会注意外界对她的评价。“这是我的选择,回来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还有落选赛,还有机会。”
王冰玉和周妍还有希望重回巅峰么?谭伟东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王冰玉和周妍能一如既往地继续训练,到2022年会有一个更为精彩的王冰玉,更精彩的周妍。”
组建才三个月,阵容恐会变动
目前的这支国家队,是去年泛太平洋锦标赛后重新组队。那时,距离亚冬会还有不到两个月,而距离本土作战的世锦赛开赛,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眨眼而过的三个月,状态还需恢复的老将。要求这支还面临着很多问题的队伍实现直通有些不太现实。
对这支队伍,谭伟东的第一个定义是“仓促”。他坦承,现在的这支中国女壶是为此次世锦赛才集结的,在一起的时间才三个月。而一支成熟的队伍至少需要2-3年的磨合。不能因为世锦赛在本土举办,就不切实际地要求队伍直通平昌,心愿虽好,但也要从队伍的实际出发。
2002年从科研人员转为主教练,谭伟东见证了中国冰壶的崛起和之后的低谷。在他看来,2009年世锦赛夺冠当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那支不为人知的队伍经历六年多的磨合,技战术日臻完美的实力体现。现在这支世界排名第十位的中国女壶注定已经脱离了世界顶级强队的行列,在二三流队伍中晃荡。从目前女子冰壶整体格局来看,发展趋势越来越男子化,而中国女壶无论从身形还是战略战术看,各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
现在,队伍阵容还存在一大变动——三垒王芮在本次世锦赛后,恐还将会以混双为主攻。而三垒之位谁补?是面临的一个问题。去年4月,王芮和巴德新在混双世锦赛摘得银牌,自动锁定直通平昌的资格。这对组合也肩负着冲击平昌奖牌的任务,做出倾斜,情理之中。王芮的空白,谁来填?“四朵金花”中的岳清爽有希望么?以裁判身份亮相世锦赛的岳清爽表示,如果国家队需要,她“义无反顾”。
不过,如果着眼于2018年,岳清爽的回归有些不太现实。毕竟,她是四朵金花中结婚最晚的一位,2015年完婚的她还没完成“生子”这个大任务。而队伍的考虑也是先希望她家庭稳定,生活幸福,然后再考虑为冰壶做更大贡献。
从这个角度看,岳清爽为2022年复出的可能性要大于2018年的平昌。就像王冰玉所说的,“岳清爽回来不太可能,要回来早就回来了。”寻找合适的三垒,组成完整的队伍备战12月将在捷克举行的冰壶落选赛,成为谭伟东的当务之急。
后备力量面临无才可选的尴尬
从2009年中国女壶攀上巅峰到底给队伍或这个“贵族项目”带来怎样的改变?数据看,2009年前,玩冰壶的注册运动员不过百人。如今,这一数字变成800余人。但在谭伟东看来,现在制约女壶发展的一大桎梏还是“无才可选。” “国家队选材范围不出200人,女线甚至更少,基本上处于无才可选的局面,所以现在女队二线还顶不上。”
做了青年队教练的柳荫,谈到带队感受时感慨,“现在孩子们,跟我们80后的思想是不搭的,我不该用自己年龄段的思想去教育他们。”
在柳荫看来,现在孩子们练冰壶的目的跟她们那时想法不一样了,“他们练得有些盲目,不知道目标到底是什么,也不会立刻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有了专业的训练场,有了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投入,训练环境改善了太多,却让新一拨的小队员“不知道珍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走专业这条路,一时喜欢也是先玩着再说。”这是柳荫带后备队的感受。看得出,现在的冰壶小选手们似乎已没有她们当年训练时的那股专一和拼劲儿了。
如果对中国冰壶2018年平昌冬奥会抱很大希望不太现实,着眼于2022年的北京的话,未来五年选拔和培养后备力量就很关键。毕竟,没合适的人顶上,也不能指望着王冰玉等老将一直撑到北京,这对队伍的长远发展,没有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