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闲置外援没钱搞青训?一半中超中甲梯队不完整

马德兴04-07 16:28

●如果今年执行职业俱乐部必须至少三支梯队的规定,6家中超、14家中甲将没有资格参赛。

●2024奥运周期133支梯队中,32家职业俱乐部的梯队数量仅52支,只占总数的39.09%。 

●六成青少年队伍都是各个地方省市体育局、学校或社会民间俱乐部在支撑着中国青训工作。


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报道

2017年全国青少年联赛男足U系列联赛昨天(6日)已经结束了各个年龄段第一阶段的比赛。前文已经谈到,目前中国青少年特别是精英系列队伍的发展整体趋势不错,不管球队数量还是球员数量都呈现明显增加之势。但是,国内32家中超中甲俱乐部,言罢必称“青训”,可按照中国足协出台的相关规定即“每家俱乐部必须要拥有至少三支隶属于自己的梯队”,如果今年全面执行,则目前参加中超联赛的16家俱乐部中,有6家俱乐部根本就不具备资格;在16家参加中甲联赛的俱乐部中,有14家俱乐部必须取消参赛资格!

职业俱乐部有钱闲置外援

今年年初,中国足协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尤其是“三外援政策”以及“U23政策”引起了外界的各种争议。特别是外援政策的变化,更是引起了众多俱乐部的强烈反对。而且,在中国足协出台政策、明知道已经只能一场比赛出场最多三名外援之后,不少俱乐部依然在“砸钱”继续引进外援。根据统计,今年中超联赛16支球队中,除了山东鲁能和江苏苏宁两家俱乐部仅引进四名外援外,其他14队依然用满了五个外援名额,外援总人数为78人。

然而,联赛战罢三轮后,据统计,迄今为止有14名外援尚未在今年联赛中出场过哪怕1分钟。这10名外援包括4名韩国球员、2名澳大利亚球员,3名南美、3名非洲和2名欧洲球员,分布于中超10家俱乐部。这些外援的身价大多都不低,薪水自然也不菲。这些外援哪怕是今年一年全部都坐在冷板凳上,薪水也不会因此少1分钱。不得不说,这些中超俱乐部“够有钱”的。

如果说,这些职业俱乐部各方面都符合参加职业联赛的标准,尤其是注重自身俱乐部梯队的建设,像日常所高喊的那样“重视青训”,则烧钱买外援也让人无话可说。但问题是,这些俱乐部真的就很重视青训、注重自己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吗?

据统计,参加今年中国足协组织的2001至2004四个年龄段级别的锦标赛和联赛的队伍总共是133支队伍,32家中超中甲俱乐部现有梯队参加锦标赛或联赛的队伍为64支。如果刨除U18的12支队伍(中超7支、中甲5支),参加这四个级别比赛的就52支。这个数字仅占133支队伍的39.09%。也就是说,现在全国范围之内的六成青少年队伍都是各个地方省市体育局、学校或社会民间俱乐部出面组织,是他们在支撑着中国足球的青训工作。

“重视青训”只是一口号

以上表格是记者根据中国足协组织的2017年全国青少年男足各年龄段锦标赛和各年龄段联赛参赛情况整理出来的表格。因为担心有遗漏或出现偏差,在各个赛场采访期间还专门进行了落实,即每一支队伍的性质与属性,是否属于中超或中甲俱乐部的梯队。实际统计的情况着实令人震惊。

今年中国足协总共组织了五个年龄段的锦标赛和联赛,即U18(99-00年龄段)、U16(2001年龄段)、U15(2002年龄段)、U14(2003年龄段)、U13(2004年龄段)。在16家中超俱乐部中,广州恒大、河北华夏幸福和山东鲁能三家俱乐部报名参加了这五个年龄段的全部赛事。这其中,恒大除了2002年龄段和1999-00年龄段之外,其他三个年龄段都是由A队和B队两支球队参赛;鲁能在2003年龄段也是派出两支队伍参赛。而河北华夏幸福队在2004年龄段锦标赛时并未派队参赛,但等联赛开始时,河北足协队的名称由华夏幸福所取代。

严格说来,上海上港队五级梯队也是齐全的。除了参加2001到2004年龄段的四级锦标赛与联赛之外,99-00年龄段队伍共有两支,一支在参加了锦标赛之后前往巴西留学一年,另一支则代表上海在征战全运会。

除了上述四家之外,江苏苏宁俱乐部原本在2004年龄段联赛预报名时也表达了参赛意愿,但在联赛开赛前又临时退出。而其U18梯队则正在备战全运会,也没有参加锦标赛或联赛。

其他俱乐部的情况则不那么理想。像上海绿地申花、北京中赫国安、广州富力、长春亚泰、延边富德等五家俱乐部,至少都有三支梯队,达到了中国足协所规定的梯队建设的起码标准。而像重庆力帆、天津泰达、辽宁宏运、河南建业以及今年的升班马天津权健和贵州智诚等六家俱乐部,根本就达不到中国足协梯队建设方面的起码标准。足协规定是在2019年之前各家俱乐部必须拥有至少三级梯队,假设这样的标准今年就全面实施,则这六家俱乐部将被取消资格!

16家中甲俱乐部的情况则更加惨不忍睹。除了今年刚刚降级的杭州绿城队以及大连一方队符合标准外,其他14家俱乐部都不符合至少三支梯队的标准。更有甚者,像石家庄永昌、青岛黄海、呼和浩特中优、浙江毅腾、保定容大等俱乐部的梯队为零!

也正因为此,就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惑:这些俱乐部有钱去“砸”外援、就是没钱搞青少年梯队建设?特别是像天津权健俱乐部,光引进权敬源这样一名连韩国国家队的球员都不是的外援就花了1100万美元,还不算工资,如果这笔钱用于本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可以建多少支梯队、“养”多少年?但缘何各级青少年梯队特别是2001年龄段之后的队伍是一片空白?

中国足协监管不力是根源

尽管各家俱乐部不严格执行中国足协的相关规定,应该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恐怕还是在于中国足协的监管不力。关于职业俱乐部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梯队的规定,其实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初,足协就已经出台相关规定,2004年改头换面变成“中超”之后,足协在最早的职业俱乐部标准里也有明确规定,但是,为什么每个赛季之前中国足协例行检查时,这些根本就没有梯队的俱乐部能够那么顺利地通过中国足协的检查?

众多俱乐部为应付检查,“挂羊头卖狗肉”,随便找一支队伍就算自己的梯队。而中国足协青少部组织全国性的比赛时,根本就不派队参加。如此浑水摸鱼、蒙混过关,中国的青少年足球何以能够真正崛起?

某种意义上,中国足协仅仅要求各家俱乐部必须拥有至少三级梯队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强制性要求必须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各级青少年赛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青少年队伍“只练不赛”,又何以能够提高青少年球员的水平?所以,真正重视中国足球的青训工作、改变现状,中国足协首先必须“硬起来”,必须拿职业俱乐部“开刀”!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