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皇马享受轮换制红利 齐祖教你打好一手好牌

体坛+记者周佳骅报道
2014-15赛季,由安切洛蒂执鞭的皇家马德里,曾在多条战线上齐头并进,在相继斩获欧洲超级杯和世俱杯的同时,还留下22连胜的佳话。然而,安胖固执已见,对阵容缺少必要的轮换,导致球队在冲刺阶段多线崩溃。本赛季,皇马所面临的形势,几乎与两年前一模一样:同样是欧冠卫冕冠军,同样有近60场比赛要踢。
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的齐达内,从赛季一开始就奠定了坚持“轮换政策”的基调,“我会一直尝试轮换,因此,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他们会觉得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出场应战。你需要依靠所有球员,我们有60场比赛要踢,分到每个人身上,差不多30-35场。人尽其才,是我的追求。我很幸运有这么出色的班底。”
轮换激活核心
在推行轮换制的过程中,齐达内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说服C罗——一位拥有超强胜负欲,但身体机能已在走下坡路的头号球星,“当然了,他希望踢满每一场比赛。或许在70天里,我们就要完成20场比赛,这任务太艰巨了。他(C罗)需要休息,他也认同我的做法,因此这不存在任何问题。”通过推心置腹的谈话,C罗接受了齐祖轮换的提议,并因此而受益良多。
欧冠半决赛首回合,葡萄牙人大放异彩,不仅成为第一位在淘汰赛中背靠背连续完成帽子戏法的球员,而且还将自己在皇马的总进球数刷新至400球。相比之下,比C罗小6岁的格列兹曼则疲态尽显。两大球星的对决,为何会呈现出一边倒的结果呢?以下这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迄今,C罗“仅”在本赛季出场39次,而格列兹曼的出场数则足足多出10次。在比赛任务相对更少的情况下,法国人的出场率反而更高。因此在体能储备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格子”的表现自然就会大打折扣。而这两人的对比,恰好又是两支球队的缩影。
轮换刺激替补
安切洛蒂后期,皇马替补几乎成为“失望”的代名词。当莫德里奇因伤倦勤时,无论是伊利亚拉门迪还是卢卡斯·席尔瓦,都与预期相差甚远。可在齐达内治下,皇马却拥有一套堪比理论首发的B队阵容。
此番迎战马竞,B队核心伊斯科如愿首发。与迎战拉科和希洪竞技时相比,14K的突破不再随心所欲,但当马竞祭出招牌式的压迫防守时,伊斯科利用高效的传球,串联起球队的中前场,并确保球队可以持续性地压迫对手。在出场的68分钟时间里,伊斯科57脚传球仅有1次失误,成功率高达98.2%。虽然没有进球或助攻入账,但他之于皇马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作为轮换制的另两位受益人,阿森西奥与巴斯克斯在下半时陆续登场。两人上场后,皇马的阵型由4312切换至433。虽然是传统10号出身,但能力出众的阿森西奥也可以像左边锋一样,在边路完成下底传中并利用速度强吃对手。当皇马将进攻宽度拉开后,马竞两个边路的防守开始出现纰漏。C罗的第二球和第三球,分别来自左路和右路的策动。
包括纳乔在内,皇马此役3位替补出场的球员都可谓优秀(巴斯克斯还贡献了1次助攻),在齐祖的轮换制下,他们的状态和自信心都足以应付这样的大场面。可反观马竞一方,无论是托雷斯、盖坦还是科雷亚,都没有在登场后起到任何效果。当赛季进入冲刺阶段后,皇马正在享受着由“轮换”带来的红利,从战略高度看,齐祖确实技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