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动了谁的奶酪?建业鲁能迎春天 多队雪上加霜

长乐05-25 00:20 体坛+原创

中国足协在5月24日22点刚过,连发新政规定,其中最引起争议的是,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在此新政下,本赛季对U23球员使用少之又少的上港、延边以及辽宁或遭到重创,而储备较多的鲁能、建业,中甲的杭州绿城,有望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从新政结合现状来分析,目前中超的外援政策,只有三名外援可以进入18人名单,同时上场的外援也只有三人,这意味着下赛季开始,无论中超中甲的比赛中,如果一支球队有三名外援上场,那在90分钟内,必须要有三名U23球员有登场记录。

这样的新政在颁布后,引起了较大争议,因为目前U23球员,无论是在中超还是中甲,都是短缺状态,属于抢手货。按照新政规定,即使采用最取巧的方法,即首发派出一名U23,然后再用U23换下此人,最后时刻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再换上一名U23球员,也意味着至少有一名U23球员要打满全场,这对本赛季多支球队采取的上场不久将U23换下球队,可谓重创。

新政引起争议的地方还包括,以球员年龄结构来说,24-28岁的球员,未来的出场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而一些目前属于U23球员的适龄人,下个赛季可能就不在新政范围内,那他们刚刚竞争上的主力位置将会失去。同时一些实力不俗的U23球员溢价会大涨,球员身价会快速上涨。

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俱乐部不上一名外援,即可一名U23球员都不用出场,但这对各球队来讲并不现实。以本赛季的射手榜和助攻榜单来看,多由外援包办来看,极少可能有球队敢如此尝试。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上了5名U23球员,可以上5名外援,但消息称,足协的外援政策明年不会改变,还是3名外援,这意味着即使上多名U23球员,也无法增加外援人数。如果能达到U23和外援对等的上场人数,还需要足协更改外援上场名额的规定,这种可能也并非不可能。

从前10轮的中超各队对U23球员的使用情况来看,河南建业已经有6名U23小将登场,领跑中超。权健、鲁能、恒大也有4人出场。北京中赫国安成为唯一一支只有一名U23球员出场的球队,除了唐诗以外,吴贵超、朱朝庆和巴顿等小将虽然轮流进入过18人大名单,但没有一人获得过出场机会。在首发人数上,建业、权健和恒大分别有4人获得过首发机会。富力的黄政宇、国安的唐诗和上港的张华晨都获得10次首发机会。但黄政宇和张华晨成为两极化的代表人物,一个出场总时间排名第一,一个每场只有10-15分钟的出场时间。

以此来看,建业。恒大、鲁能及权健,受新政冲击的力度最小。而上港、国安、加上成绩本就不佳的延边、辽宁、泰达,受到冲击都较大,特别是对于延边和辽宁来讲,他们本身资金有限,如果一旦没有能力引进U23球员,他们的实力只会再次下降。

本赛季的建业大举启用年轻球员,只要保持这个赛季不降级,下个赛季有望成为黑马,同时山东鲁能主帅马加特也加大了年轻球员的使用,未来成绩有望继续攀升。

在中甲层面,使用U23球员最多的是杭州绿城,他们曾经有过一场联赛,累计上场的适龄球员最多达到7名,加上本队青训出色,他们未来的联赛中很可能异军突起。

中超  /   新政  /   足协  /   建业  /   上港  /   延边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