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新政有保驾97国奥之嫌 绿城青训是前车之鉴

淳晧羽05-27 08:20 体坛+原创

周三晚足协官网的《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令人猝不及防,瞬间在整个足球圈引起轩然大波——内外援转会市场走势、U23年龄以上球员未来发展、目前正处于盛世的中超联赛“商业钱景”、品牌价值影响、投资人热情等等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各方热论。

而在周四,杭州绿城方面传出消息,韩国教头洪明甫已经被剥夺兵权确定离职。降入中甲之后,绿城“变本加厉”使用年轻球员,联赛战罢1/3,绿城积14分排名第10早早失去冲超竞争力,加之球队近期两连败,输掉了浙江德比大战后又0比4完败于青岛黄海,曾在2002年世界杯上作为太极虎后防中流砥柱率队创造前四奇迹的洪明甫,最终不得不黯然下课。

U23重典与洪明甫离职看似毫无关联可言,但事实上,绿城本季的青训策略之于刚推出的U23重磅猛政有着不小的参考价值。

97后球员:毁中超?还不如让国奥打联赛

重典公布后,U23球员,也就是95后球员成为绝对的受益者。这一措手不及,甚至让不少年纪稍长的球员眼红:24岁以上的选手怎么办?!难道在中生代最当打的年龄给U23小孩儿让步甚至面临提前退役的危机?!

根据U23规则,下赛季95年龄段球员其实也是受益的最后一年。想要在短短一个赛季彻底打出名堂难度不小,且即使可以凭实力在主力阵容中站稳脚跟,待到2019赛季,U23范畴只适用于96后,那么现在看似多么幸运的95届球员也将面临“过把瘾就死”的局面,一如本赛季在中超打主力的部分94年龄段球员……

众所周知,国内96年龄段球员寥寥无几,这也就意味着97届国奥年龄段球员,将拥有2019、20赛季长达两年的锻炼时光,加之目前少数已经可以打上中超中甲的97后,这也就意味着从现在起到2020年,可以连续享受4个赛季U23政策红利的97国奥,也就是目前俗称的U20国家队成员,才是真正的国内足坛香饽饽。

而此变相也可以说明,相关方面豪赌97国奥的决心可见一斑——在2016年巴林亚青赛输得一败涂地的背景下,仍立志进军2020年东京奥运会。

然而作为旁观者我们不禁疑惑:在国内足坛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下,97国奥通过4年“保送主力”方式的历练,真能在技战术和个人能力上迎来质的飞跃?尤其是当目前在韩国进行的U20世青赛上,太极虎、越南这些我们的直接对手纷纷创造历史的同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的97国奥,能够通过豪赌“又一个4年”来逆袭翻身?

但凡有一定足球常识者,应该能预见到97国奥在2020年初第四届U23亚锦赛暨东京奥运男足预选赛上的终极命运。

“政策草案”出台后,当各界叫苦不迭之际,却极少有97后球员发声,一方面是他们资历尚浅不够评头论足,另一方面则是尽量少说以免让外界觉得有得便宜卖乖之嫌。

“说实在话,尽管这个政策对我们而言受益太大了,但打心底和绝大多数非U23者的想法一样。确实有点傻。为了强推我们U23而毁了苦心经营多年的中超联赛的话,代价实在太大了!之前有人说建议用国奥组队打中超或者中甲,就已经有异议声了:认为让整个联赛陪我们‘玩’,是否合理?!但这次反对的意见声音比国奥打联赛还要夸张得多,就很说明问题了”,一位本赛季已经凭借U23政策得以打上主力的97后球员认为新政还不如让97国奥单独组队打联赛合适。

具体谈及新政,97后球员的态度还是有些底气不足:“现在完善具体实施办法还没出台,这些天反对的声音那么多,估计很多细则还会修改的。对于我们U23甚至更小的球员而言,也不能全靠政策才能踢上球,自身也得努力,自己得争气,不管怎么说我们这拨人是遇到好政策了,别让外界失望吧。”

绿城重用97后球员的利与弊

说到本赛季执行U23政策最彻底的球队,杭州绿城无疑脱颖而出。因为降入中甲加之投资人不断收缩球队运营成本的关系,绿城可以说是绝对主动使用U23而无关新政。

本赛季中甲前10轮,绿城几乎每场比赛的U23首发都过半:94的孙正傲;95的程进;97的吴伟、童磊、王东升、高华泽、刘逸都是首发阵容中的常客。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门将、中后卫以及锋线的关键位置,绿城选择的还是清一色非U23球员——守门员是国家二队成员邹德海,89届的陈晓和王冠伊是主力中卫(澳大利亚国脚中卫斯皮拉诺维奇长期伤缺),而进攻端则靠两名巴西外援拉蒙和加比挑大梁。

联赛第8轮开始,绿城三名外援全部受伤导致球队被迫排出全华班。尤其是在锋线支点位置因为无人可用,只能派上93届边锋罗竞客串中锋。是轮绿城做客3比2击败难求一胜的北控,积14分跃至积分榜第5,距离领头羊大连一方也仅有5分之差。

侥幸客胜北控之后,绿城继续全华班作赛接连不敌毅腾和黄海,而这两场比赛的U23首发总计为11人。洪明甫下课的导火索一方面是战绩不佳,另一方面则是排兵布阵上与俱乐部分歧太大——绿城投资人誓夺今年天津全运男子足球甲组冠军,因此一线队必须为全运练兵服务——按要求每场比赛必须得有4到5名97后球员进入首发名单。洪明甫也深知如此安排势必导致战绩受损,加之内外援方面球队在降级后几无扶持可言,双方的合作走到了尽头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以说,即使没有足协的U23政策,绿城也会独树一帜地给小将练兵,今年就可以轻松应付来年令人头疼的猛政。

绿城全方位起用97后球员领先足协重典一个赛季,关键还在于球队自身财政实力问题,因为没钱索性在中甲赛场加急锻炼小将,也有望尽快培养出下一批石柯、谢鹏飞、曹海清等,便于未来高价卖出套现实现循环换血。加之有实际的全运练兵需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战绩无法得到任何保证,冲超痴人说梦,最终使得洪明甫黯然离去。

绿城理应成为U23重典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其中利弊——确实可以让U23球员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但竞技成绩没有任何保障,比赛内容也乏善可陈,更没有球星撑场面。随之而来的是球队关注度、球市都处于极低值。

换句话说,绿城之于U23的态度,可以受到中小俱乐部追捧,比如中超的U23代表河南建业,贾秀全麾下多位U23球员轮番登场,本季的阵容轮换也足以符合下季重典。

因此,对于部分中小俱乐部而言,三外援辅以3个U23球员首发问题不大。但较之U23人才储备不足的小球会来讲(比如长春亚泰、延边富德、辽宁宏运等),难道需要效仿外援伤停的绿城用零外援全华班出战?!至少对于豪门球队而言,宁愿用3外援配3个U23或者双外援双U23的配置来保持相对的阵容竞争力,靠外援来冲抵U23短板。

一代不如一代的青训 距离日韩越来越远

早在年初首部U23政策推出后,圈内都认定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93国奥年龄段成员。在上一个奥运周期,这批被扣着史上最差、最缺乏星相、最乏人问津的国奥,本赛季官龄进入本命年,严格意义上而言已进入中生代。

绿城以93届青训引以为傲,然而相比徐根宝培养的89一代出了两位数的国脚,绿城系青训至今无人可以在国足站稳脚跟。其实不仅是绿城,放眼整个93年龄段,仍没有任何一名球员可以在现役国家队阵中打上首发,几乎都是国足的绝对替补或是边缘国脚。目前国家队主体依旧由85国奥黄金一代和89国奥为主体构成,当他们逐渐接近或已过而立之际,93后球员依旧无法让人看到接班的实力和迹象。

很多人在为93届鸣冤,刚刚进入中生代成熟期,却要受到U23球员的冲击,生存空间愈发变窄,上面还有85、89两届老大哥竞争可谓腹背受敌。远的不说,试问U23时的张琳芃、武磊已经到了怎样的高度?!还需要为联赛主力位置发愁?更遑论十六七岁已经在顶级联赛平台登场的王永珀、黄博文们。

而今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成了国内足球圈各方共识。当93届远达不到上两届球员水准之际,还要奢望通过拔苗助长97后的方式来实现逆天改命?

面对天赐良机,97后球员在私底下也承认技不如人的现实:“一代不如一代,除开我们自身能力限制之外,青训水平不高也是一大关键。”

武汉卓尔在95年龄段球员储备领域堪称翘楚,因此今明两年的U23政策对于该队而言几无冲击可言。

一位卓尔的老队员表示:“其实联赛如果发展健康的话,高层也不会颁布强制性措施来倒逼各队使用U23。关键是目前国内足坛发展已经呈畸形状了,足协在通知中并没有说错:不少俱乐部为追求短期成绩、盲目攀比、高价引援、哄抬价格的行为,干扰了职业足球联赛市场秩序,有碍职业足球健康、稳定发展。自觉使用U23球员的球队,无疑是青训基础工作做的不错,有足够青训储备的球队。比如山东鲁能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自信地对新政表达出自己的立场。这其实就跟普通读书的孩子一样,通常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读书越是自觉,而差生反而要被逼着才能学,但再怎么管教约束,学习成绩往往还是不尽如人意。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其实和主动用U23和被动用U23的实质和效果是一样的。”

U20世界杯上,韩国乃至越南97届球员将国内同龄人的差距越拉越大,97后球员也感慨:“为何日韩本国联赛不需要这样的趋势?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体系:踢得好的成熟型精英球员都在欧洲主流联赛打拼,而本国联赛就是本土新秀的展示舞台,现在亚冠赛场上也很明显,日韩联赛俱乐部的外援可能至多只有我们中甲外援的水准,人家早已不需要通过任何人为的政策来限制外援扶持年轻球员发展了。”

相关方面之所以推出重磅新政2.0版,也与部分球队本赛季执行政策不自觉有关。而这也与足协年初的第一版U23规则太过粗线条存在关联:没有任何对于U23球员出场时间的约束,仅仅是必须一个首发一个替补,部分为追求成绩的球队U23出场10多分钟即被换下的现象层出不穷。结果惹得更高层怒怼——索性以暴制暴,逼迫不自觉的球队强行使用U23新秀。

此番足协提前大半年通知改革,给各队预留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尽管目前细化规则尚未出台,惹得各方面猜测版本无数,比如U23与外援人数对等究竟怎样使用才算符合规定,这都有待最终敲定的版本细则。

但这终究还是有矫枉过正之嫌——除极个别超级豪门外,绝大多数群体都拥护限制外援措施,让中超联赛话语权尽可能回归本土,也能减轻中小俱乐部运营负担,即使此举会大大降低联赛星味和吸引力。

事实上,中甲赛场三外援设置已经多年,不少球队联赛进程中遭遇外援伤停,只能使用双外援、单外援乃至全华班的情况并不鲜见,本土球员依旧在主力阵容中占据着重要组成部分,年轻球员自然而然地可以在一种正常理性的生态模式环境下得到表现机会——当各界吐槽不少中超球队利用规则漏洞让U23球员象征性走过场之际,中甲赛场上这样不自觉的不良现象可谓少之又少。

U23新政  /   中超  /   中甲  /   绿城  /   97国奥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