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伯:从特维斯“野兽说”看中国网民的选择性愤怒

文/体坛+记者王勤伯
1
特维斯说中国球员脚下粗野,“像野兽”,这话放在阿根廷也是欠妥。
《奥莱报》在5月26日引用了这段话,并询问特维斯,“现在人家会怎么说?”
然而,从笔者的文章发表后的读者反馈看,中国网民几乎清一色地站在特维斯一边:
“还有什么比这更算得上大实话的?”
“可贵的是特维斯没有因为拿着高薪来中国就说客套话。”
“说得好!”
2
笔者最早读到特维斯言论时,内心也打了一个小问号。一开始匆匆译成“中国球员毛糙”,后来发现原文 “son como brutos”里面的“brutos(上图)”是名词义,查了西语字典,只能有三个选择:野兽、动物、牲口。
第二天文章发表,一时间“中国球员像野兽”网络热传,为证实理解无误,又询问了拉美朋友,证实确实无误,只是拉美朋友更倾向于“牲口”。
中国球员野蛮得像牲口?
特维斯想表达的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他是在讨论,中国联赛并不是传说中的拼身体,相反,是中国球员的技术有问题,踢球方式很幼稚,铲断的时候很容易伤到你,就像未开化的动物——于是,或野兽,或牲口。
在西语和葡语里,人们确实爱说“牲口”,“野兽”,“动物”等词汇,时常是用来逗趣,表明某人不太受规矩,或特别强悍。穆里尼奥有次在国际米兰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得派上阿德里亚诺,因为前面我更喜欢放头牲口,我用这个词不带贬义。”
作为受过教育的人,穆里尼奥知道补充一句“我用这个词不带贬义”,但特维斯就直接用了。所以阿根廷媒体有点被吓着,毕竟是正式采访,毕竟是面向他正在效力的联赛的同行。
3
欧美少儿足球培训讲究类似中国习武者的“武德”一样的道义,强调动作不能带有伤害目的。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成年比赛中,作风凶悍的球员也不例外。例如原佛罗伦萨队长甘贝里尼讲过,球员之间的互爱在其他很多行业都不存在,有一次他膝盖上缠着绷带出场比赛,国际米兰一名球员把他铲飞,伊布立即上来呵斥这名队友,并要求他去给甘贝里尼道歉。
特维斯却算不上一个这方面做得很好的球员。2015年夏天从尤文图斯返回阿根廷加盟博卡,特维斯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造成两名对手重度骨折。作风如此火爆,博卡的对手球迷也在看台上提醒特维斯注意点。
而且,特维斯废掉的两名球员名字都叫埃塞基耶尔(Ezequiel),看来,河北华夏幸福球员拉维奇(Ezequiel Lavezzi)也得小心点。
4
特维斯这些往事,其实不难挖掘出来。我们或许可以说,他出来定义中国球员“野兽”不是太合适。但这件事情恰恰展示出,中国网民习惯了“选择性愤怒”。
不久前的拉维奇照片风波,他做的原本是一个南美人对中国人示好的动作,“看,我也和你们一样,我也是中国人”,结果被一个英国记者误读为种族主义,被一个英国球迷造谣为“欧洲人都不接受”,最后网络上关于拉维奇的谣言一大片,最经典的就是“拉维奇曾经因为歧视黑人队友受到过俱乐部处罚”。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很多中国网民先天地倾向认为,欧美白种人歧视亚洲人,认为亚洲人眼睛小而丑。于是,两个英国人出来点火,网民的怒火就迸发了。实际最后在论战中,英国记者承认,他对这个动作的理解是“亚洲人眼睛小而丑”,他根本不知道拉美人说的“细长眼”和小而丑没有任何关系。
而对于特维斯的“野兽说”,由于中国网民看过了西塞、登巴·巴等众多断腿,看过谭望嵩、秦升等人的粗野动作,因此对中国球员已经有了一种倾向性意见。特维斯的“野兽说”不但没有引发网民针对阿根廷人的怒火,反倒是再一次集体借花献佛戏谑了中国球员。
实际上,这件事情可能诸位都理解错了,特维斯所指的伤人技术动作,和谭望嵩、秦升等人的“场上恶行” 其实有区别。特维斯说的应该是足球基本功,不一定都是夸张的伤人,即看似寻常的拼抢动作因为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可能给队友(包括队友,包括队内训练)和对手造成伤害。
忘了说一句,中国球员自己也总是各类粗野动作的受害者。而且,中超赛场上的伤人者不一定都是中国人。笔者记得冯潇霆曾有一次被踢中面部,踢人的就是登巴·巴。
5
特维斯和拉维奇,两个阿根廷人,在中国两段奇特的遭遇。
笔者曾说过,拉维奇事件体现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困境。
特维斯“野兽说”得到网民热捧,也算不上体现开放和进步的“顺境”。
最好的方式,或许是笑看、淡看所有这一切。
尤其,在别人告诉你你应该愤怒的时候,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