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评论员变身奥组委官员 三届奥运他是国家宝藏

龚正扬06-23 16:35 体坛+原创

体坛+记者龚正扬报道

见到大徐老师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时间,刚刚开完会的大徐老师,穿着一件胸口洗得已经有些褪色的POLO衫,现年已经57岁的他,虽然已经不少白发,但是从他的神情上来看,除了有些疲惫之外,依旧是神奇十足。

这份精气神,也许就是源于奥运的使命感。

“每天早上我7点半就得到这里来上班,为了躲避拥堵,我五点半就会起床,然后下午五六点再下班。”说起自己辛苦的日常作息,大徐老师似乎已经是习以为常。

新闻宣传部办公区的一面墙上,贴着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英文的白纸,走进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张标题为“里程碑时刻”的工作安排。

“这上面有3000多个里程碑事件,细化到每一个月,它告诉我们每一年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需要完成哪些工作。”说起工作的具体安排,大徐老师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抄起了一本贴满了黄色标签的名叫《义务细则》的书籍。“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则是在举办冬奥会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比如,山地媒体中心的天花板高度必须是9米,必须设有转播机位,评论员席……但其实这都是一小部分。”

看到这些详细到天花板高度的义务细则,我们不由地感叹举办冬奥会的不容易。但是,对于从05年就开始为夏季奥运会忙碌的大徐老师来说,难度也许并没有那么大,只是稍微辛苦一些罢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徐老师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还有自己的“秘籍”。他座椅边的保险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贴上了标签的笔记本,我们原本以为这些保险柜里的东西是不允许拍摄的,但大徐老师却毫不介意地说:“这些可以拍,它们是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同期整理出的材料,都在这里了,当时我们保留了这些,现在都能用上了,这都是我的宝贝。”

“一届夏奥会、一届青奥会、一届冬奥会,我们都经历了,所以经验还是很重要的。其实北京奥运会之后,伦敦、索契、里约在办奥运的时候都是向我们学习的。他们还专门找我们询问到底应该怎么办奥运会。”作为从北京奥运开始就参与奥组筹办的工作人员,大徐老师谈起这些的时候,显示十分的自豪和骄傲。

虽然工作忙碌,但是大徐老师的生活也没有被工作完全填满,他的办公室里,还有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比如,他的办公桌下摆着一组哑铃和一个健腹轮,是大徐老师平时锻炼身体的工具,门后的柱子上,还贴着两三张健身器材的使用介绍图。而大徐老师的办公桌上,甚至还有一把蒲扇。在这么现代的一个办公室里,这把老北京才会使用的蒲扇,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可管用了!着急上火的时候,这个可以让我迅速地冷静下来。”大徐老师笑着说道。

大徐老师还没忘领着我们去办公楼的顶层参观,这个被大徐老师称作是“天街”的,加盖在六个筒仓上部的建筑,是冬奥组委工作人员运动健身的地方。这一层,乒乓球桌、瑜伽房、健身器械、篮球场一个不少。

“我们这里已经有人工作到腰间盘突出了,所以这些健身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话说着,大徐老师也亲自摆弄起了健身的设施。

从大徐脸上至始至终挂着的笑容就可以看出,为冬奥组委工作,累,但也快乐着。

我们之所以会认识徐济成老师,是因为他过去在电视机前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精彩篮球比赛的解说。而现在,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到大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可是这并不是因为他说不了篮球了,更不是因为他不再热爱篮球了,而是因为他要从事任务更重,压力更大的奥运筹备工作。从篮球评论员到奥组委官员,毫不夸张地说,亲历三届奥运会的大徐老师,早已是国家财富。

权威源自专业,获取更多体育资讯请下载体坛+

冬奥会  /   2022  /   徐济成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