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退役淡出致“梦之队”陷低谷?已经进入新时代!

特约记者杨烁布达佩斯述评
在以东京奥运会为备战目标的前提下,队伍对成绩的衡量指标显然只会瞄准8个奥运主项。5金4银2铜是他们此次在布达佩斯8个奥运项目的最终成绩,从单纯的数字上看,不及之前的5届世锦赛,与2005年蒙特利尔大抵持平,比2003年巴塞罗那略强。有人因此得出结论,梦之队陷入低谷——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显然也有些草率。
跟里约奥运会相比,中国跳水队奥运项目的主力阵容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敏霞、陈若琳、秦凯、何姿退役,林跃、刘蕙瑕淡出,邱波和何超只参加非奥项目的争夺。13位奥运选手仅仅保留了5人,这种主力阵容上血洗一般的变化,在中国跳水历史上绝无仅有。
人员上的变化,使得中国队的四个双人项目,全都跟着变了脸:除了女子双人10米台,其他三项都是以老带新的组合。7个月的磨合时间,对于中国队来说,打造一对高水平的组合是够用的,但是要想让新组合成为横扫千军万马的超级搭档,显然还需要让他们经历更多考验。
曹缘和谢思埸跳出过地球上最高的501分,尽管并不是在正式比赛,也证明了他们实力的可怕。按照口令共同起跳,这是在家里成千上万次演练过的,甚至像他们呼吸一样自然而又必须。但是,在多瑙河水上中心,第一次搭档,代表中国队出战世界大赛,又是第一个主项的决赛,让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强大,也忽略了这个最基础的步骤。于是,有人抢拍子了;另一个人反应过来,仓促动作,造成失误;然后的情节很多人想必都清楚,他们被逆转了……
年轻人归根结底还是输给了经验。要知道冠军俄罗斯人扎哈罗夫和库兹涅佐夫分别是26岁和27岁,配合了8年,被中国选手也压制了8年。
15岁零8个月的昌雅妮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队员,2016年12月前几乎没有进行过跳板系统训练,甚至连全国性的跳板比赛都没有见过她的影子。7个月魔鬼强化训练,让她以跳板运动员的身份来到了布达佩斯。1米板的参赛,纯粹做好了为年轻买单的准备:结果,站在大赛的跳板上,她完全乱了方寸。第14名的成绩,等一切结束后,才记起来刚才紧张到一片空白。
女子双人3米板的决赛,周继红果断脱去了国际泳联比赛仲裁的执法服装,切换成领队模式,亲自坐镇指挥。即使昌雅妮的搭档是当今女子跳板界让人高山仰止的施廷懋,但是涉及两个人的配合,出现些微差池,都无力回天。
那是如履薄冰的一场胜利,也是让年轻人加速成长的一次经历。
当然经验并不能成为所有失利的借口。女子十米台上的任茜和司雅杰都是单人项目的世界冠军,尽管只是十几岁的小姑娘,但已经拥有足够丰富的大赛经验。不过,随着身体发育的尴尬,面对27岁的马来西亚张俊虹一套低难度的动作,她们仍旧无力用以往技惊四座的漂亮入水,演绎出征服一切的动作。
原本她们的胜利,有可能改变女子跳台选材的传统观念,显然这样的结果,可能迫使中国跳水还要回归到小巧玲珑、身材至上的老路。毕竟在国家队,我们还有一批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为东京努力做着准备。
男子十米台的决赛,是近年来极为罕见的经典战例。戴利和陈艾森,谁的动作更好,显然各花入各眼。跳水是一个打分的项目,追求绝对的公平无疑不现实,也不可能有衡量的标准。陈艾森的动作确实略有瑕疵,而戴利也的确跳得很出色。这是一场没有失败者的较量,如果非要拿两个人进行比较的话,也许还是要归结到资历上。戴利已经出道9年,而陈艾森比他晚了整整7年。
我们习惯了梦之队的大包大揽,突然面对一次成绩的下滑,总会出现一些担心。
其实,新陈代谢是每支队伍必须要经历的阵痛,而此次世锦赛上的梦之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里约奥运会获得奖牌的国际选手,仅有5人缺席了布达佩斯世锦赛,而我们一支队伍就缺失了6人。每支世界强队,都有新面孔出现,但是能登上领奖台的全部是世界大赛的常客,而我们此次又添了4位新的世界冠军。
中国队付出了部分代价,但是却换来了新老交替的先人一步,从这个角度讲,梦之队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