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好好做下去 周弘进:好好活下去

记者殳海发自香港
感谢J.R.史密斯,这位曾经在中国待过一整个赛季的老朋友,这一次来到香港,似乎在不断告诉我们一件事:过去两年里你们远隔重洋看到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些改变,都是认真的。
他还是调皮,还是不爱穿衣服,在当地时间7月30日当晚打完姚基金慈善赛的比赛,J.R.史密斯和贾斯丁·安德森两个人就把自己扒得精光,他们把所有的衣物都扔上看台回报给了球迷,J.R.不穿衣服的模样总让人想起骑士队冠军游行的那天,奥巴马亲自打电话给泰伦·卢说:“快让你们队那家伙把衣服穿上吧。”他赤裸着上身,虽然有点浪,却也有点帅。
最帅的,则是J.R.在临走之前留下的金玉良言,他当晚就要坐飞机赶回美国,可作为美国代表队的队长,他依然坚持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且承担了回答最后一题的艰巨任务,香港本地记者常规地问询着:“这一次来香港,你对整个行程中哪一部分印象最为深刻?”
J.R.史密斯的回答是:“像我这么一个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当然是觉得很多东西都非常有趣,但作为职业球员,真正让我觉得被触动的,是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微笑的那个时刻。”
有了这句话,本年度参与姚基金慈善赛中所有人的努力,便不算白费。
认真玩
虽然星光耀熠、阵容强大,可和过去每年的姚基金慈善赛一样,这样表演和慈善性质的篮球赛,出现在赛场上的各位图的不是胜负,而是开心。正如义务担任美国星锐队主帅的戈尔教练所说的:“这样的比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然就是快乐的部分,无论是小朋友参与的环节,还是美国球员最后奉献的扣篮盛宴,都是让所有参与者感到愉悦的时光。”
诚如斯言,去年就在姚基金慈善赛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贾斯丁·安德森,前度刘郎今又来,“我为什么总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我自己来自一个非常小的地方,所以我愿意来到香港这样的大城市,更愿意享受每一个能够做一些什么事情的机会。”他真的说到做到了,绝不放过在场上任何一秒的表现机会。
出场的时候,他一次次地上演双手怒砸篮筐的暴扣,引得观众尖叫连连;
投进三分球后,他愤怒地看着裁判,“这是3+1啊!这么明显你都不吹?”假意的嗔怒过后,立刻又嬉皮笑脸地跑走;
甚至在场下时他也从未安生过,当比赛第三节小朋友登场亮相时,还是安德森在场边扮演起了一位激动的教练,当中国男篮决定派遣小学生代表周琦登场参战时,安德森激动地主动请缨,冲上场抱着一位小球员完成了双手暴扣。
来到中国一年一圈粉,已经成为贾斯丁·安德森近年来参与姚基金慈善赛的必然效果。而和过去相比,值得高兴的地方还在于:中国球员,终于也变得越来越会玩了。
比赛当天临时决定也要参与到比赛中的周琦,竟然在第三节小朋友对战时段登场,他也盼着能帮一位小球员完成扣篮任务,精挑细选之下周琦相中了自己最年幼的一位队友,因为两人巨大的身高差距,周琦甚至得弯腰到快膝盖处才能与之轻声耳语,可不曾想,有主见的小朋友不仅第一次没有理会周琦的建议,第二次干脆摆摆手拒绝了他,这样的反差萌也为当天的红磡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笑声炸弹。
作为CBA扣篮王,孙铭徽在比赛最后时刻与一众NBA球员对飙起了扣篮,当一记抡臂风车完成后,孙铭徽和冲进场内的赵继伟们撞胸庆贺,还有王哲林亲自运球推过半场、刘志轩逼近中线的三分出手、张兆旭盖掉孙铭徽后一脸坏笑的道歉,所有这些镜头都让人感受到年轻化的中国男篮正在变得外放而美丽。
认真活
众所周知,姚基金慈善赛是2008年中国篮坛传奇姚明创办姚基金以后应运而生的一项赛事,姚基金在过去两年资助了大量希望小学,并且视篮球运动的普及为己任。但在第10届赛事落幕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们清晰地感受到:慈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姚基金一定还要继续戮力向前。
被请到发布会上的有两位希望小学代表队的球员,据他们自己表示,因为姚基金的投入与帮助,他们的球技都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就像运球这些,都比以前好多了”,“就是一些技术啊,技巧啊,都进步了”——然而,这也已经是他们全部的发言了,和侃侃而谈的香港本地小朋友相比,他们显得那么羞赧。
这就是姚基金和其他慈善工作者在未来资助道路上所必须要攻克的堡垒:教育也好,体育也罢,对于文化水平、体育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短期的、定点的师资力量投放、硬件设施建设来实现,可要这些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小朋友真正拥有开朗的性格,却需要他们的生活环境得到全面化的改善。
为何要将小朋友球员直接上场参与比赛,作为一个常规计划引入到每年的慈善赛舞台上?姚明的答案是:“因为我们之前已经去帮助了那么多的孩子,去帮助他们学习,去教他们打球。而我们自己作为运动员出身,知道你第一次真正迈上球场,打一场有观众看的比赛,那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要是打一场有15000名观众看的比赛,那体验就更加不同了。”
姚明说得没错,这些每年能够站上比赛场的球员们,在回归生活之后一定会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变化,可每一年能够参与到姚基金慈善赛的,最多也只是20来名儿童,更多的小朋友不仅需要被资助、被教导,也需要他们的人生里出现前所未有的体验。
只要能把点对点的普及,变成面对面的影响,姚基金也好,其他的慈善组织也好,他们的工作都一定能变得更为意义非凡。
所以,曾经的篮球记者周弘进出现在2017年姚基金慈善赛的场地中央,其实便是一件可以影响到更多人的慈善事件:他向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出的12000元人民币,是一笔数额不菲的捐款,更是一声来自生命斗士的呐喊。
自从2015年10月被查出恶性肿瘤至今,曾经被医生判定只有6个月生命的周弘进,如今已经和病魔抗争了22个月之久,他不仅没有被打倒,反倒在2017年来到了姚明慈善赛的舞台中央。他在发言里说道:“生病至今,我吃了很多苦,能够笃定信念坚持下来,是篮球给我注入了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对这一晚真正的主角姚明来说,周弘进的故事对他而言一定会是绝佳的启迪:体育究竟可以带给人多大的力量?这就是面前最了不起的案例,而也正是这样的力量,值得姚明再度下定将姚基金慈善事业坚持到底的决心。
在那场匆匆从印度班加罗尔赶回召开的发布会上,姚明被问到了一个问题:过去曾经说过,他会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姚基金上,现在身份迅速转变,他要如何应对这一切呢?
“因为工作的改变,我恐怕无法再付出像过去一样多的时间,但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做大,都绝不会只依靠一个人的努力,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但我们会依靠我们的团队、我们的架构来继续完善,甚至绝不仅仅把慈善的视野局限在数量的扩张上。”姚基金进入第10个年头,姚明对于慈善的认真态度从未改变之余,也已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
篮球作伴我有何惧!
(周弘进口述殳海整理)
当这个漫长的夜晚走向终点时,我躺倒在床上,听着窗外香江荡涤出些微的涛声,身边的父亲则已经安然入睡。
父亲是我患病将近两年以来陪伴最多,付出最多的人,所以于我而言,这个夜晚最深的感慨,其实不在于我自己。这一次姚基金慈善赛的主赞助商恰恰也是我父亲供职了二十多年的单位,能够突然得到这样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是对于父亲来说可能是人生从未有过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特意为父亲准备了一件红色的衣装,而在朋友圈里我写的“感谢老爸的照顾与陪伴,今天你忘词忘得很可爱”,真的便是我最想说的话。
对我自己来说,说我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在登场前我一直试图让自己轻松下来,甚至有些故作轻松了,但我对自己真正的要求只有一个:有一些情绪波动可以,但绝不要试图用眼泪去影响别人。在这么一个场合下,我希望做到的事情是传递力量,眼泪不是力量传递的媒介,笑容才是,我希望让所有人看到的是我长久以来乐观的样子,这一点,我相信自己做到了。
我清楚地记得,上一次走进球馆是2015年中国赛,那以后我就再没有能够踏上球场。所以今天,当平日里惯于在场边报道比赛的我来到场地中央,对我来说就如同一场比赛的开始,虽然调整了身份、改变了角色,但以这样一种新的方式,依然能够参与到篮球运动之中,以足够让我感受到全新的激励。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和篮球作伴发起的抗争,一定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