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娃惹争议背后暗藏玄机 WTA为何与球员意见不合

弈桑09-05 11:55 体坛+原创

体坛+特约记者弈桑报道

当地时间9月3日,莎拉波娃止步美网16强,这个结果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那些“反莎先锋”们,还有那些对给她颁发外卡,甚至对赛程安排感到不满的人们来说,暂时不需要纠结这个问题了。

而对美网组委会和WTA来说,这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顶着巨大压力将外卡颁给莎娃,美网用“莎娃出战日打破单日观众进场数纪录”的方式,证明自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而莎娃的出局,让本就星光黯淡的本届美网,特别是女子部分更加惨淡,接下来的关注度和票房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还很难预测。

同样失落的还有WTA,莎娃多存活一轮,WTA的受关注度和讨论度就会提升不少,在小威缺席的情况下,他们可指着莎娃来成为流量担当呢。而只有这些上去了,WTA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才能维持下去,才能有在赛事和赞助商面前提高话语权的可能性,才能反过来通过提高奖金的方式惠及麾下每一位球员,进而促成一种良性循环。

而大多数球员看不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在莎娃回归问题上,WTA、赛事和大部分球员之间存在如此大分歧的原因所在。诚然,莎娃接受外卡会挤掉其他人拿外卡的机会;莎娃占据中央球场,会把别人挤到外围球场;莎娃赢了她们,就会从她们手中“抢走”这一轮的奖金。从一城一池的得失来看,这确实关乎自身利益,每个人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并没有错。

而对WTA这样的领导者而言,他们必须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源源不断的普通球员是女子网坛的中流砥柱,但只有同时具备话题度和观众缘的顶尖明星球员,才是女子网球推动力,只有她们保持高水准和活跃度,才能让这个项目生生不息,而不至于被边缘化。

实际上,最近十年女子网球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这就是为什么WTA的组织者们如此心急如焚,如此迫切需要莎娃回归的原因。比起本世纪初头十年女子网球的黄金时代,诞生了威廉姆斯姐妹和莎拉波娃在内,还有辛吉斯、比利时双姝、达文波特、毛瑞斯莫和俄罗斯红粉军团,等一批兼具实力和人气的顶尖巨星,也让WTA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而近些年,随着这批人大多数淡出视线,黄金时代也宣告结束,只有小威和莎娃仍维持在顶尖,WTA刻意将二人打造成类似ATP中的“费纳决”,她们凭借一己之力苦苦维持着WTA的话题度。2010年李娜的崛起,女网进入“威莎娜”三叉戟时代,也让WTA找到新的卖点,开始将重心转向亚太,这几年逐渐增多的亚洲特别是中国赛事,就是其做出的最后一搏,然而仍未能阻止WTA的发展开始放缓。

奖金这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明证,我们选择了从2004年到2016年级别并未发生变化的两项赛事。年初的霍巴特赛,一直以来属于WTA中较低级别的赛事。2004年莎娃横空出世这年,它的总奖金为11万美金,经过了一个黄金周期,2010年达到了22万,6年内上升幅度达到100%,而2016年的奖金数为25万美金,6年内只上涨了不到15%。

超五赛罗马站,2004年130万,2010年200万,2016年为244万,两次涨幅分别为54%和22%,差距显而易见。2013年,WTA更是丢掉了合作八年的主赞助商,开始了“裸奔”时代,而上边两项赛事在之后的2014-2016三年间奖金都没有上涨,即便考虑到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等各种因素,增幅变缓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随着李娜的退役,小威和莎娃年龄逐渐增大,WTA的前景再度变得悲观。在力捧布沙尔失败之后,奥斯塔彭科和穆古拉扎能否成为实力担当和人气保证还很难说,但现在看来,短期内她们远远不能填补莎娃和小威后的WTA真空。所以,不只是球迷,WTA也多么想回到十年前的黄金时代!,这种情况下,小威和莎娃独缺其一,就像打掉了WTA的半壁江山。

所以,沃兹尼亚奇们在质疑“美网优待莎娃”之前,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成绩和人气上超过她,如果你们能够凭借一己之力,为WTA和所有球员谋下福祉,才更有叫板的底气。而莎娃和小威,恐怕永远不会抱怨球场的安排,因为即便她们去“皇后区的停车场”打球,都会被人群挤爆。莎娃要参加温网资格赛,都能吸引众多转播和报道,而随着她退出,这一计划也宣告流产,这难道不就是明证吗?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