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退役三周年 中国网球失之东隅却也收之桑榆

体坛+特约记者彭延媛报道
3年前的9月19日,李娜正式宣布退役的时候,笔者身在仁川亚运会,并不在北京现场。对一个报道中国网球十多年、亲身经历过奥运夺冠等标志性事件的媒体工作者来说,这不失为职业生涯的极大遗憾!而那一届的亚运会,王蔷夺取了女单冠军,被视为极有希望接班的小花之一——身在现场,略感欣慰。
李娜3年前的突然退役,并不只是笔者个人的遗憾,而是整个中国网球在大步向前的发展道路上猝不及防的一道沟坎!短短几天内,全中国围绕李娜所做的一切商业、赛事、青少年推广计划都遭遇了必须进行重大调整乃至转向的困境。舆论也将目光聚焦到“李娜接班人”的无尽寻找中……3年过去,李娜本人子女双全,家庭生活充实而幸福,商业发展和退役前相比毫不逊色,陈可辛执导的传记电影尽管还是没谱,但某网球动漫改编的电视剧已经把她和姜山都网罗了过去。但上述那个“接班人”的问题,中国网球仍然没有找到答案。
诚实的说,期待现役当打的中国球员达到李娜曾经的高度有些不现实。在职业网球的世界里,任何国家出现任何一个大满贯冠军,都属于“碰运气”的事。区别仅仅在于:这是厚植基础之后的看机率,还是纯而又纯不打折的碰运气?
威廉姆斯姐妹之于美国网球,就属于前者;德约科维奇之于塞尔维亚,基本属于后者。李娜的出现,则是两种因素都具备,尤其不能忽视中国体育独有的举国体制打下的坚实基础——仅就球员的个人能力而言,第一代金花的种种过人之处,今天生活在职业网球环境里的年轻人还需要多多学习。而既然要“碰运气”,我们就不必为“李娜接班人”出现的遥遥无期而感到太过沮丧。
回头看,李娜的突然退役,何尝不是迫使中国网球寻求发展新思路的突破口?没了李娜的大满贯冠军光环加持,蓬勃兴旺的中国网球赛事必须寻求新的增长点,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运营、服务、商业拓展乃至网球文化培育这些更基本的领域。中国赛季的几大先行者,商业收益连年看好,得到WTA和ATP多方面肯定,可见一斑!
而对“下一个李娜”的极大渴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下,又促进了青少年培养方式的多元化——如今我们看到的中国网球最新一代,别说早就没了“单飞”与否的选择题,甚至没必要再提“单飞”这个概念,因为整体环境给予他们的支持,远胜从前!他们已经没有选择的困难,而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机率”的叠加。
失去了李娜,中国网球只是暂时失去了新闻点,却没有失去发展的动力。相反,它以更快的速度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这条路,无论何时都必须要走,而且,可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