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C罗(9) 差一点儿就放弃足球

小中11-20 13:42 体坛+原创

文/体坛+记者小中

C罗就要去里斯本了,再让他穿着一身旧衣服真是太难堪了。因此,C罗去里斯本前,他妈妈多洛蕾斯和两个姐姐去了丰沙尔,给他从头到脚买了一身新衣服和新鞋子。多洛蕾斯希望,初到里斯本竞技,儿子能给教练和队友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她不想让儿子因为穿着破旧寒酸而受到别人的歧视。

1997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C罗坐上了从丰沙尔飞往里斯本的飞机。他的衣物不多,只用一只箱子就装下了。告别家人,C罗心里很难受。可为了不让妈妈伤心,他劝她说,他去里斯本是为追逐梦想,他想成为世界最佳球员。上飞机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C罗还硬撑着不哭,可一上飞机,他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如潮水般夺眶而出。多年后,C罗的大姐埃尔玛回忆说:“里斯本竞技的两个高层陪他去里斯本。在机场,站在我们身前时,他佯装坚强。可是之后在飞机上,他整整哭了一路。”

对于C罗来说,在里斯本竞技的最初一段时光简直苦不堪言。里斯本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竞技是葡萄牙足坛三大豪门之一。可C罗到里斯本竞技U16青年队踢球时,训练和生活条件跟现在比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那时候,著名的阿尔科切特青训学院还没有建成,里斯本竞技梯队的训练基地还叫青训中心,而不叫青训学院。与现代的阿尔科切特青训学院先进的设施相比,老的青训中心的条件很寒酸。

训练条件差,住宿条件更差。C罗和队友们就住在里斯本竞技主场阿尔瓦拉德球场看台下面的青训中心宿舍里。那是一座年龄超过50岁的老建筑物,它非常破败,它有着老建筑物理所当然应该有的所有问题。曾在1996年至2000年担任里斯本竞技青训中心负责人的努诺·纳雷回忆说:“外面下雨房间里也下雨,C罗的房间就是其中之一。”青训中心宿舍总共有七间宿舍,每个房间挤着四到七张床。房间里没有卫生间,所有的队员们共用一个公共卫生间。房间里也没有电视机,要想看电视,得到共用的客厅里去看。在青训中心里生活着将近30名小球员,他们或者家不在里斯本,是外地孩子,或者出身贫苦家庭、经济拮据。

里斯本竞技青训在全球都很出名,培养过保罗·富特雷和路易斯·菲戈等巨星。在踢球上,C罗没有遇到任何问题,他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场外,来自生活方面。他想家,他想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来到里斯本,C罗对当地的菜肴也不适应,他想念可口的马德拉饭菜,尤其是母亲烧制的家常菜。C罗的马德拉群岛口音也于事无补,它不仅没能帮助C罗更快地融入新环境,反而使那一进程变得更为困难。

背井离乡,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生活,C罗本来就情绪低落。在里斯本竞技梯队中,只有C罗一个人来自马德拉群岛。大地方的人欺生,他口音极重,又不爱读书,成了队友们和学校里同学们取笑的对象。

当年C罗的监护人莱昂内尔·庞特斯回忆说:“有很多次,队友们听不懂C罗在说什么,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听不明白,于是他就成了嘲笑的对象。那样被人开涮,C罗有时候甚至会哭鼻子。”米格尔·派尚是C罗的队友,他也证实C罗当年确实因口音受到过歧视。米格尔·派尚说:“他的口音非常重,对此他无法掩饰。”对于自己的口音引起的麻烦,C罗也不讳言:“他们讲的是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他们听不懂我说什么。”

费尔南·索萨则回忆说:“由于不同的口音,里斯本的孩子对来自马德拉的孩子很歧视。马德拉口音跟里斯本口音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一种古老过时的语言。刚开始时,C罗在语言上遇到了困难。他当时还很小,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问题,别的孩子觉得他的发言很古怪。”

在丰沙尔时,C罗是个坏学生。到了里斯本,上学仍是让他头疼的事。C罗讨厌上学,但里斯本竞技俱乐部要求青少年球员必须上学。里斯本竞技俱乐部认为,教育对一名青少年球员的成长至关重要。俱乐部有死规定,没办法,硬着头皮,C罗也得背着书包上学堂。可是在里斯本第一次上学,对C罗就是灾难性的。

女老师上课点名,让所有人都做自我介绍。C罗是5号,他站起来说:“嗨,大家好。我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我来自马德拉。”C罗操着浓重的马德拉口音,很难听明白。C罗说完,同学们就开始挖苦嘲笑他,就连女老师也笑了,而且笑得前仰后合,止不住。C罗非常生气,他抓起了自己坐着的椅子,威胁女老师说,如果她再笑,他就拿椅子砸她。这样跟老师说话,自然得受到惩罚。这不过是C罗在里斯本学校的第一次违纪行为。再后来,旷课、逃课、不守纪律,C罗简直成了坏学生的典型。

马德拉口音确实让C罗伤尽了自尊心。有时候,为了让别人明白他到底想表达什么,C罗不得不把他说的话重复上三四次。初到里斯本时,C罗不愿出去,不愿意跟别人接触和交流,而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哭,口音问题是“罪魁祸首”之一。

在更衣室里,事情也不顺遂。刚到里斯本竞技梯队,一天训练结束后,主教练让他留下来,帮忙收拾球队衣服和装备。当着队友们的面儿,C罗非常高傲地说:“我是里斯本竞技球员,我不能弯腰从地上捡任何东西。”教练很生气,为以儆效尤,俱乐部也对他做出严厉处罚,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他的名字连比赛大名单都没进。在打不上比赛的那段时间,C罗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泣。

但对C罗最大的羞辱之后才到来。除了停赛,俱乐部还罚他用手推车把垃圾从场边运送到阿尔瓦拉德球场门口。那辆手推车,队友们给起了名字叫“法拉利”。一次,C罗正推着手推车往外运垃圾,满脸的不高兴。一位队友平时就跟他关系不睦,正好从C罗身边经过。见到C罗那付倒霉样儿,那个队友嘲笑他说:“刚刚过去的是罗纳尔多,他开着他的汽车。”C罗家里穷,买不起汽车,队友是故意那样说,为的是直戳C罗的痛处。C罗也不示弱,回击道:“你想怎么嘲笑我就怎么嘲笑我,不过,有一天,我会有属于我自己的真正的法拉利的,你等着瞧。”

尽管嘴上硬气,但C罗内心受不了了。他觉得委屈,他更想家了。初到里斯本竞技的几个月,C罗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去的。每天训练和比赛结束,他都带上电话卡,去球场旁边的电话亭给远在马德拉群岛的家人打电话。他哭,他恳求妈妈让他回家,他说他非常悲伤难过,他再也不能忍受远离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苦。可母亲多洛蕾斯不让步,每次儿子哭着喊着要回家,多洛蕾斯总是回答说,他人生中的唯一选择是投入一切精力踢球,他绝对不能放弃,不能回马德拉。

其实,儿子想家,多洛蕾斯心里更不好受。那时,由于迪尼斯酗酒无度,多洛蕾斯与他的婚姻再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又要安抚C罗,又要照顾在家的三个孩子,与丈夫的感情也出现了危机,能够承受那一切,多洛蕾斯不愧是个铁打的女人。家里的情况,多洛蕾斯还不能跟隔着大西洋、远在里斯本的C罗说。由于酗酒过度,迪尼斯的身体每况愈下,家里人都为他的健康担心,只有C罗被蒙在鼓里。为了儿子的前途,多洛蕾斯不想让C罗回家。可母亲的心终归是软的,多洛蕾斯还是没能禁得住儿子C罗的软磨硬泡。他跟两个女儿去了一趟里斯本,把儿子接回了丰沙尔。

没有不透风的墙,C罗回来没几天,费尔南·索萨就听说了。费尔南·索萨大吃一惊,按理说C罗不应该回马德拉,根据和里斯本竞技签的合同,俱乐部每年只给他几张往返机票,每次回来只能短期地住上几天。C罗不是做了逃兵吧?索萨没有迟疑,他马上开车去了C罗家。C罗铺着铁皮的简易房没有任何变化,要说没变化也太绝对,它其实变得更破败了。费尔南·索萨推门进去,发现C罗就呆在家里,一脸的闷闷不乐。费尔南·索萨劝C罗马上回里斯本,可这一次教子不听他的。C罗很固执,一旦他拿定了主意,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自己劝说不了C罗,费尔南·索萨意识到,C罗最听妈妈的话,能让他回心转意的,只有他母亲多洛蕾斯了。不忍心儿子在外面受苦,受不了C罗的哭泣,爱子心切的多洛蕾斯实际上是默许儿子回来的。费尔南·索萨知道,要想说服C罗,得先做通他妈妈的工作。对多洛蕾斯,费尔南·索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到里斯本竞技梯队踢球,那是多少青少年球员梦寐以求的,可那样的大好机会,C罗却不知道珍惜,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了,这真让人惋惜。费尔南·索萨的最后一句话画龙点晴,让多洛蕾斯幡然梦醒。

费尔南·索萨回忆说:“我去了他家,我劝他母亲跟他谈谈,因为他从来都听他妈妈的话。我对他妈妈说:‘虽然他只有12岁,可你们一家的未来都取决于他。’C罗确实最听他妈妈的话,他妈妈也知道怎么说服C罗。最终,C罗同意回里斯本。于是我让他上车,把他送到了机场。很难,但他还是回去了。幸亏他回去了。”

阅读相关文章,请搜索热词“少年C罗”。

少年C罗  /   C罗  /   皇马  /   西甲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