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不是齐达内太无能 而是巴尔韦德太狡猾

李森12-24 08:28 体坛+原创

体坛+记者李森发自伯纳乌

国家德比赛前首发阵容公布后,人们最大的争论无非是齐达内为什么使用科瓦契奇而不是伊斯科。这不过是每个人对足球的不同理解而已,就像同样有人可以提问,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比赛会少了贝尔?因为论前场紧逼的话,皇马打三箭头同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科瓦契奇首发不能说是败笔

但既然齐达内是主教练,在使用任何球员都有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决定。更不要说包括科瓦契奇在内的四中场曾给皇马带来了不少优势,比赛前45分钟,皇马不论在射正(皇马3次巴萨2次)、射偏(皇马2次巴萨0次)、攻入禁区次数(12次和7次)都多于巴萨,控球率也略略超过对手(52%48%)。鉴于上半场双方都在争夺控球权,把战场压缩在中场30米处的狭小地带,皇马能取得这样的数据,不能说使用科瓦契奇是一个败笔。

当然巴尔韦德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双方都想打紧逼,齐达内让科瓦契奇对梅西贴身防守,巴尔韦德于是决定让梅西与前腰保利尼奥位置前后互换。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梅西一旦在中场紧逼下丢球,能由中场其他伙伴迅速反抢;其二,梅西后撤使他的传球对象由苏亚雷斯一人增加到苏亚雷斯和保利尼奥两人(阿尔瓦本场插上不多),这样就将他组织进攻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巴尔韦德的算盘虽然打得很精,但由于皇马也是一支强队,因此结果自然也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巴尔韦德想要的战术得到了体现,巴萨上半场2次射正都是来自于梅西-保利尼奥的线路:第30分钟,梅西右侧传出过顶球,保利尼奥凌空勾射被纳瓦斯指尖碰到高出;第39分钟,梅西左侧传中,保利尼奥前点头球被纳瓦斯托出近角。弊端则是,梅西的回撤也会把“保镖”科瓦契奇一起带入中场,由此造成该区域人满为患,大大妨碍了布斯克茨的出球视野。反之,皇马因中场变成菱形而更能组织起短传渗透。

巴尔韦德活用克鲁伊夫妙招

齐达内曾在赛前强调了攻守时的“一张一驰”以及时间感,那就是在下半场换上贝尔和阿森西奥,从内线转为外线进攻。但由于法国人调整换人一般是在第60分钟这个临界点,不幸的是这一规律被巴尔韦德牢牢抓住。在下半场一开始,巴萨就趁着齐达内还在保持耐心的时候提前动手了。

整体上,巴萨开始大面积连续倒脚,而不再一味地寻找梅西一人,通过短传逐渐进入前场。其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那就是梅西和保利尼奥的位置前后互换。在进行战术的全方位倒传的时候,中场更需要巴西球员的跑动和拼抢,以减少转入前场的梅西的负担。

就像上半场梅西回撤将科瓦契奇带到中场,下半场梅西位置突前也把科瓦契奇牵制在了后场。皇马要恢复中场的菱形布局,只能让卡塞米罗突前去封锁布斯克茨了。可惜的是,踢前腰卡塞米罗毕竟不像伊斯科那样善于玩控球,踢后腰的科瓦契奇也不像卡塞那样会恰到好处地用犯规来中止对方的反击。

54分钟,拉基蒂奇带球进入前场,科瓦契奇因担心他横传梅西而让出了中路通道,使巴萨轻松地在32的情况下由罗伯托右路传中苏亚雷斯中路包抄破门。同样,卡塞米罗前场被断球之后,科瓦契奇也没能拦击住梅西给苏亚雷斯的两次传球(一次在禁区外一次禁区内),可见他在后腰位置上并不习惯。尤其是皇马所失第二球,苏亚雷斯射门被门柱弹出,保利尼奥头球被卡瓦哈尔用手挡出被判点球,此时科瓦契奇还处在禁区之外——这一点球+红牌套餐,为德比定了性。

为梅西配备贴身保镖,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可以,毕竟阿根廷球星是巴萨最危险的人物。但前提是保镖要尽职,必要时甚至应该加上卡塞米罗来形成双保险。用不同的前腰来调动皇马后腰的手法,克鲁伊夫生前在德比中曾多次使用,没料到作为梦一队成员之一的巴尔韦德,竟把这一招用得如此驾轻就熟。更重要的是,他这一举措抢在了齐达内换人调整之前奏效了。随后即使贝尔和阿森西奥出场后一度使场面有所改变,但02落后还少打一人,皇马大势已去。

这场德比,不由让人想起电影中的一句老话:不是齐达内太无能,而是巴尔韦德太狡猾了。

齐达内  /   巴尔韦德  /   梅西  /   保利尼奥  /   科瓦契奇  /   卡塞米罗  /   皇马  /   巴萨  /   西甲  /   国家德比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