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围联:既要人气还要财气

谢锐12-25 21:53

记者谢锐成都报道 城围联已经举办三年,每届比赛都轰轰烈烈地开场,热热闹闹地闭幕。参与的嘉宾如此之多,内容如此丰富,一个民间赛事能做到这个地步,可以说已经做到极致。

比起初生时期,城围联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棋界,吸纳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参与进来。这三年来,要说围棋产业化、社会化有什么动作和影响力,首推城围联。不管有多少质疑声音,城围联终究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脚步虽还不够矫健,但大路两旁投过来的关注目光越来越多,还有不少人也加入其中,一道前行。

城围联最大的价值在于,最大程度地调动各地方棋迷参与的积极性。之前并没有这样一项全国性的城市业余联赛,围甲联赛虽落地各省市,但其投入偏高,加上是职业联赛,对不少身家不够雄厚的围棋爱好者吸引力不足。城围联投入不多,又是团队作战,当地业余强手能够参与其中,很容易形成一个团队,使得投入者有归宿感。这是围甲联赛这样的职业联赛所无法给予的。在城围联比赛现场,数名棋手聚集一起,情绪随着棋局的形势起伏而起伏,与棋局胜负共悲欢,这也是城围联独特的接力赛赛制所决定,将单打独斗似的围棋比赛演变成为了团队作战,每人都能全程参与。

首尔岳权国际队领队岳亮六段说,如果城围联明年韩国等级分前35名开外的棋手还可以参赛的话,他继续组队参加城围联。棋队往返中韩之间,不菲的参赛费用问题怎么解决?岳亮说:“我自己出。”为何自掏腰包也要组队参赛?岳亮的解释是“城围联好玩,能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对我们的小棋手也是一个锻炼。”

像武汉丰达、湖南隐智这些参赛队,赞助商喜欢围棋,觉得城围联“好玩”,投入也不大,所以乐意加入进来。这也逐渐成为城围联主流,是城围联壮大自身的一大方向,或者说是突破口。

城围联现在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资金来源。最初的以棋生地、以地养棋的设想在实践中推广难度愈发加大,南国弈园模式难以复制。地方政府以冠名城围联的方式来实现购买服务亦不大现实,因为地方政府着眼的都是推介当地资源,比如衢州和洛阳分别举办衢州烂柯杯、洛阳白云山杯比赛一样,离开当地资源谈赞助,对地方政府而言,不现实,也说不通。

因此,城围联总冠名应该是产品遍及国内的厂商,比如华为、阿里,借助城围联在各个城市的举办,将其影响力最大限度地拓宽延伸。总冠名一旦解决,各队启动资金即已可落实,城围联即有了攻城略地的主动权。

各队赞助情况也将愈发乐观。办得红火的江西业余围棋联赛是一大可借鉴的经验,每个城市棋协将热爱围棋的政府官员、商家老板等精英群体全部聚集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倘若城围联各个俱乐部都具备吸附各地精英棋迷的功能,为数不多的赞助费还会是难题吗?本赛季城围联北京星天地俱乐部有此雏形,其模式值得推广。此外,既是城市围棋联赛,那么与各城市棋协联手亦可借力。

最后老调重弹,城围联万般好,唯独对局不用棋盘简直不能原谅。既是围棋比赛,不用棋盘、棋子,等于自动放弃最具特色、最一目了然的文化标识,连一张像样的对局照都没法拍摄,让人乍看就像两人在对着电脑打电游,何苦呢?

城围联  /   人气值  /   财气值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