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伯答问:“钱”景堪忧 意甲还有复兴的希望吗?

王勤伯12-29 11:05 体坛+原创

本次勤伯答问征集到的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特地分为两期两天刊登。本期是关于意甲整体经营的问题,下期则集中回答关于球队的问题。

1.王老师,第一次私信,想咨询对于意甲俱乐部经营收入的问题。对于没有自有体育场的俱乐部当然首要是兴建体育场,那对于尤文这样已经拥有且已经开发到一定程度的情况来说,是否已经进入瓶颈期了?目前联赛电视转播一直在被切蛋糕,欧冠收入与竞技名次息息相关,这种情况下还有哪些方面存在增收潜力?或者说建议如何做?目前欧洲整体经济复苏已经很明显,意大利整体也应该受益,俱乐部层面是否存在一些机会?谢谢。

欧洲经济的整体复苏,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一个数字现象。如果和亚洲、美国相比,欧洲国家尤其是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无论增长数字是正是负,都是停滞状态,体制本身的很多矛盾无法解决,社会创新能力有限。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就是青年人才大量外流,而且是每年10+的外流量级。

在意大利这样的国家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意大利足球其实是最早从“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迷梦里吃到苦头的,如果我们回想一下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拉齐奥、罗马、佛罗伦萨、帕尔马这些球队身上发生的案例,可以看得很清楚。

就连莫拉蒂在2006年“电话门”之前也已做出出售俱乐部的决定,因为投资这个心爱的俱乐部意味着每年一张7000万欧元级别的支票。“电话门”之后,国际米兰迎来不可多得的机遇,连续拿到联赛冠军,2010年实现三冠王,重回欧洲之巅,但这时候莫拉蒂新的失望又出现了。

他曾以为三冠王可以让国际米兰在经营规模上跃升一个台阶,然而情况根本不是那样,整个世界的目光已经被巴萨皇马曼联拜仁吸走,一次三冠王并不足以让国际米兰立即在品牌效应上和这些俱乐部并肩。加上2010年夏天国际米兰体育经理布兰卡犯了一些错误,未能保证球队在之后一两个赛季连续争冠(实际之后两个赛季国际米兰仍然相当强,可以做得更好很多),反倒给世界留下国际米兰从巅峰跌落和衰落的形象。此时莫拉蒂家族企业也遭遇亏损危机,不再像过去一样每年分红上亿欧元,如果继续每年拿7000万欧养俱乐部就需要动用家产了,最终结果是莫拉蒂卖掉俱乐部。

值得提示的地方是,莫拉蒂每年7000万欧的支票,是用于填补俱乐部赤字窟窿,并不是俱乐部引援投入。俱乐部引援投入并不是老板直接交给俱乐部的经费,而是从俱乐部账面支出的。2016年夏窗和2017年冬窗国际米兰引援花费上亿,是从国际米兰账面上支出的,苏宁以赞助形式写入国际米兰账面的资金只有4500万欧元,而且这笔钱现在也没有到账。反过来说,不管是自己赞助自己还是其他形式,苏宁都得要达到每年7000万欧元净投入量级,才对得起莫拉蒂时代培养起来的国际米兰球迷。

你说的尤文图斯自建体育场经营瓶颈问题,之前我已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为了增加营收,尤文不得不总是提高票价,最后高到欧冠票价在所有球队里数一数二,反过来欧冠主场除了打巴萨总是坐不满。

尤文管理层对此的警觉是有的。他们很早就宣布,尽管上赛季有盈余,但盈余不会投入转会市场,因为本赛季预期会有亏损,除非是欧冠又能走很远。此外,尤文图斯并不排斥出售主力球员,比达尔、博格巴、博努奇……如果切尔西确定能拿出6000+的转会费,尤文也愿意卖阿莱士·桑德罗。

尤文在过去3个赛季中2次进入欧冠,而且恰逢意甲参赛球队少每个俱乐部分红更多。下赛季开始意甲固定4支球队参赛,参赛队欧冠分红会减少。同时国内联赛中小俱乐部逼宫,要求电视转播权学习英超的均分办法,但意甲转播权甚至面临降价危机,这些都导致意甲豪门经营前景堪忧。

尤文图斯谨慎行事的案例恰好说明,即使他们的营收已经连续跨过3亿、3.8亿和5.6亿量级,把俱乐部营收寄希望于欧冠分红仍然不现实。一支双线作战的球队,本身的支出压力就很大。而欧冠能进入半决赛的球队就只有4支,赛场上一点点意外都可能导致翻船,让经营成绩完全依赖竞技成绩飙红,风险很大。

2.王老师觉得意甲在全球化时代,在英超和西超的压制之下,还有复兴的那一天吗?

德勤俱乐部财富榜很有揭示性:前10位的俱乐部里面,英超5强占据半壁江山,欧洲大陆是皇马巴萨拜仁巴黎尤文5强。也就是说,西超两队,意法德各一个霸主。

我想说的是意法德各一个霸主入围前10这个现象。一个令人恐惧的问题是:在它们之外的其他球队,是否还有机会挤进榜单前10

或许,意甲无论哪支球队想要进入前10,都需要在本国联赛中彻底颠覆尤文图斯的霸主地位,自己连庄几个赛季,然后在欧冠赛场表现得总是引人注目。

从联赛来说,我认为意甲未来只能力争比法甲、德甲更好一些,保持英超和西甲之后第三联赛的位置,但绝对没有可能重新成为“小世界杯”和世界第一联赛。

2015-16赛季德勤足球金钱联赛前10俱乐部

2015-16赛季德勤足球金钱联赛前30按联赛排名,可见无论从俱乐部数量还是收入规模,英超都甩其他联赛九条街。

经济角度说,英超目前海外版权收入都比意大利国内版权收入更高 ,意甲俱乐部很难在财力上和英超相比。同上一个问题,英国的经济环境和现状也远远比意大利更好。

竞技角度说,英国人对体育精神和进取心态的推崇,使得英超比赛更激烈、更有悬念,而意大利足球错误地认为防守、保守是家传古训,是传家宝,是历史不可动摇,甚至豪门俱乐部和弱队比赛也常常停留在各种算计之中,球迷时常需要去忍受一次次无聊的00,这使得意甲作为足球品牌的形象和影响力都无法和英超相提并论。

西甲有一点优势,就是他们现在对南美大陆足球人才的吸精能力很强,整个联赛的技术氛围好,这使得喜欢看技术足球的人会推崇西甲。

3.王老师,如果你现在只是一个刚刚出道的记者,你还会这样激烈地批评米兰双雄吗?你说意甲俱乐部只剩死忠支持,无法像其他豪门一样持续吸粉,这是不是有点像《体坛周报》,每年7月都会刊登一点老读者示爱的内容,但也就只剩回忆了?

你的观点很锐利,但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有益的批评。

如果我是一个刚刚出道的足球记者,我肯定缺乏现在的判断能力,即使想批评,也缺乏底气。我也可能面临价值观的考验,例如很多同行都拿公关费封口费,我拿还是不拿?

我整个记者生涯中拿过一次公关费,唯一一次,我在《南方体育》工作。是2002年,曼联到中国宣传自己的中文网站,我在礼品包里发现了一个红包,里面有200人民币,应该不是曼联给的,而是负责活动的公关公司给的。

他们安排得特别体贴,晚餐让我坐在大卫·吉尔和李宁中间。那时候我才23岁,记者生涯才开始,世界观还很模糊,大概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并存的,人际关系,公关,宣传,报道,新闻……

现在我38岁,我也不清楚还会做多少年足球记者,但我觉得在这些事情的看法上比过去清晰了很多。恰恰因为我不知道未来还能做多久足球记者,我更珍惜这个职业。过去15年的职业积累,如果被公关费、人际关系这些事情毁掉,其实是自己对不住自己。

至于你对《体坛周报》的看法,我觉得有相对的一面。从内容来说,体坛的报道和评论(现在更集中在体坛加app)在一些方面同样有持续提升,也在不止一个方面始终领先国内同行和同类媒体。以最近的两次足球大赛为例,你认为2016欧洲杯有人写出过比体坛更出色的现场报道吗?你认为2014世界杯有人写出过比体坛更出色的巴西文化专题吗?我说的不仅仅是体育媒体。

但在营销、包装和推广方面,我们爱打老读者牌,爱打历史牌,这个确实不太好,因为会让新读者感到压力。如果体坛在潜意识里认为读者和编辑部的关系就是大家很怀念2001十强赛马德兴对国足的报道或者周文渊的评论,那么新读者和新编辑的关系怎么摆放?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其实是一回事,考验的都是持续吸粉的能力。

在《体坛周报》共事过的朋友里面,我比较欣赏的一位是李响。老读者对她的印象容易停留在《和米卢零距离》,实际李响在之后一些年里成为了一个甩开《和米卢零距离》好几条街的记者,她的报道非常优秀。可是,这一点估计很多老读者忽略了,体坛自己的包装推广也忽略了。

骆明老师新作《明说:世界足坛这些年的那些事》

同样,如果你买一本骆明关于国际足球报道的新作,你也会发现,骆明在这些年里越写越好。可是,这是一种孤独的越写越好,是缺乏营销的越写越好。

我觉得自己算得上一个与时俱进的足球记者,在不断尝试新的写作和报道形式,坚持为读者提供别的媒体人无法提供的内容,有时候偶然看到自己十几年前写的文章,还是挺脸红的。

这两年要感谢体坛加app,让我吸引和接触到了不少年轻的新读者,我觉得他们让我重生了一次。

但如何提高和新读者的互动,让体坛产品在新读者群体里重生,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更多研究探讨的话题,真诚欢迎各位读者对我们提出更多有益的建议。

4.王老师,你是不是对足球技战术不太在行?你很少为读者提供专业的技战术评论。

我一直避免在报道中太多出自我自己的技战术分析,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踢过职业足球、当过职业教练的人才是专家,例如我喜欢引用的毛罗、维亚利、罗西(前球星)、帕多万(前教练)等人。

球迷自己喜欢评论战术,这是做球迷的一大乐趣,我支持这种乐趣,在巴西,所有巴西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担任国家队主帅。在中国,很多中国球迷都认为自己可以担任曼联主帅、巴萨主帅、AC米兰主帅、罗马主帅,这是做球迷的乐趣。

说句玩笑话,有时候我也觉得我可以担任上海申花主帅,尽管申花球员我就只知道瓜林一个名字。

但我的工作是为球迷的这种乐趣提供一些谈资和素材,所以我更没有必要去读者面前冒充技战术权威的角色。

长期和我互动的读者肯定已经发现,有时候反倒是我主动问读者和友人对某个技战术问题的看法,我觉得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宝贵的,尤其是那些对技战术下了很多工夫去研究的朋友,我很欣赏他们的投入态度,或者说,我很高兴看到他们在高兴地讨论技战术。这并不无聊,无聊的是一会儿骂我是国际米兰球迷,一会儿又骂我是尤文图斯球迷,不热爱足球本身的人,更喜欢站队和骂街。

我也被夸奖过懂球,但我有自知之明。我踢球也就是业余水平里过得去的那种,高考加过体尖分(足球)。但中国足球水平本来就差,我这种中国足球业余水平,怎么好意思每天点评穆里尼奥、瓜迪奥拉、安切洛蒂、斯帕莱蒂或者萨里应该让谁怎么打?

或许我有一些直觉,例如在国际米兰第一次输球以前就发现这支球队的技战术套路开始用老。但我即使写出来了,也不会过分拿这个出来炒作,或者在事后夸耀我怎么懂球。

我觉得没有踢过职业足球的媒体人(就不波及到自媒体了吧)爱谈技战术不是坏事,但别把自己当成教主一样的权威。如果中国真的有那么多牛人对欧洲足球技战术都看得那么透彻那么深刻,中国足球还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尤文图斯  /   国际米兰  /   意甲  /   英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