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联赛卫冕总滑坡 齐达内的换人必修课没学好

体坛+记者李森述评
在客场2比2战平塞尔塔赛后,人们免不了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皇马在赢得联赛后的第二年,总会出现大滑坡?难道这都是皇马“贵族气”作的怪?穆里尼奥2012年赢得联赛后,第二个赛季曾落后巴萨18分;齐达内上赛季赢得双冠王后,目前被巴萨拉开了16分。
这里固然有客观的因素,比如穆里尼奥在2013年遭到了本土帮卡西利亚斯和拉莫斯的公开对抗,后来连葡萄牙帮的C罗和佩佩也参与倒戈。本赛季齐达内虽然努力保持队内的和谐气氛,但伤员的不断出现,主力队员的状态起伏,以及板凳深度的削弱等等,都给法国教练带来不少困难。就主观因素而言,以本场比赛为例,皇马的两粒失球都是“人为”失误造成的,最终晚节不保被对手追平,也和齐达内忽视中场的理论有关。
对于上半场前场紧逼的打法,人们不能给予太多指责,毕竟这代表了齐达内“先入为主”的初衷,但对于下半场始终受压制的情况下,法国教练没有及时换上巴斯克斯、阿森西奥等新生力量,从表面上看是反应迟钝,而从深度解剖,则属于对中场理论的忽视。
齐达内总是期盼贝尔复出,想恢复球队以前的快攻形象(BBC),这本身没有大错,贝尔上半场的两粒进球也奠定了他的信心。因此在下半场塞尔塔通过传控来逐渐接近皇马球门时,齐达内仍坚持把C罗和贝尔留在前场,以随时策动反击。但问题是C罗已经不是上赛季的C罗,贝尔也是刚复出不久,他们已不再具备单兵作战的优势。如果齐达内重视中场理论的话,就应该通过下半场的换人来加固中场,先夺去对手的进攻武器——皮球,逐渐站稳脚跟后再把战场推向塞尔塔一边。这样既让危险远离纳瓦斯的大门,在转入进攻时也能缩小前锋冲刺的跑道。
自安切洛蒂根据皇马球员的特点制定了快攻打法之后,就一直遭遇攻守不平衡的困惑。虽然克罗斯、莫德里奇和卡塞米罗的三中场运转顺利,使这一软肋暂时得到掩盖,但在下半场四中场(加上伊斯科)体力下降,不能完成任何断球的时候,只有加固中场才是扭转时局的最有效方法。可惜齐达内的换人不仅太晚,并且只是想以巴斯克斯在边路压制对方,而没有通过换人来达到控制整个局势。以致因马塞洛的一个失误,造成塞尔塔在第82分钟追平。
通过换人来改变战术,是教练员的必修课之一。然而在将近半个赛程之后,齐达内之前的换人效果并不算明显:5次起到很好的效果,1次越换越糟,如果把今晚的调动算作“不得要领”只是“补充体能”的话,那么这种例行公事不好不坏小修小补的换人已经达到了24次。
不敢预测在本泽马复出之后,齐达内会不会恢复BBC的三箭头打法。但此役下半场皇马被塞尔塔压制,是对齐达内应重视中场理论的一个必要提醒。至少使用BBC时,前提必须是克罗斯、莫德里奇和卡塞米罗都状态良好,毕竟,快攻的前提是脚下要有球。当然,就球队目前的状况而言,最理想的做法是在中场加入既有边路突破又肯回抢的巴斯克斯,可惜的是他并不在“御林军”的编制之中。
皇马阵容(4312):纳瓦斯/阿什拉夫、瓦拉内、纳乔、马塞洛/莫德里奇(76'卢卡斯·巴斯克斯)、卡塞米罗、克罗斯/伊斯科(77'科瓦契奇)/C罗、贝尔(85'阿森西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