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3“骨龄测试”引发非议 未测试骨龄就比赛公平吗?

马德兴02-09 12:30

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成都报道

2月9日,2018年全国男足青少年U13(2005年龄段)锦标赛第二阶段比赛将在四川成都温江基地展开半决赛,分别是富力足校队对阵大连星辉宏驰队、广州恒大足校A队对阵山东鲁能一队。两场比赛的胜者将在11日争夺冠军,决出2017-2018年度全国青少年U系列的最后一项赛事冠军。

然而,从U13锦标赛第一阶段比赛开始之后,就先后传出很多“声音”。起因很简单,主要是由于中国足协在此次U系列锦标赛展开之前并未组织骨龄测试,引发各方强烈反响。尽管近日足协已通知各年龄段在本月底进行骨龄测试,可是缘何不能在锦标赛开始之前就展开?如果展开了或许就能够完全避免这次U13锦标赛期间的诸多非议。

自从2010年底中国足协全面展开骨龄检测以来,青少年球员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必须骨龄检测,这已经成为中国精英青少年足球发展中的一个常态。如今,各队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招募青少年球员,首先第一句话就是:“骨龄测试过没有?”应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尽管骨龄测试有可能存在误差,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杜绝青少年球员年龄造假情况,但是,它却是唯一衡量中国青少年足球有多少可信度的标尺,也是这些年来中国足协所做的实事之一。

也正因为此,过去几年来,围绕着运动员年龄造假的话题已经大幅度减少。换而言之,中国足协过去几年,在青少年足球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务实、也比较有效果的。

本来,像今年的全国U13锦标赛是由中国足协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性赛事,如果按照往年的操作程序与方式,所有球员必须在参赛之前完成骨龄测试,然后由各个地方足协、俱乐部完成注册,最后由中国足协统一办理参赛证。凭借着参赛证,球员方能正式完成锦标赛的报名工作。不止如此,每场比赛之前,裁判员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核对参赛证。如果没有参赛证,则将不会允许出场比赛,甚至连替补席都不让坐。

但这次U13锦标赛开打之前,中国足协并未组织骨龄测试,仅仅只是凭借着身份证参赛,即只要身份证上明确是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便可以参加比赛。于是,从12月第一阶段比赛开始后,不管是在海门还是在成都,两个赛区的家长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不再是比赛本身。

此番在成都采访期间,记者不断听见家长们在旁边议论着,“都当过父母,孩子多大自己不清楚?”、“好好的骨龄测试,为什么不搞?”、“别人家的孩子这么搞,明摆着让我们这些老实人吃亏,这太不公平了。”甚至有些家长直接向记者喊话:“你看看xx队的x号队员,你觉得他像是U13的球员吗?”记者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能一笑了之。但是,这确实是最近六七年来采访青少年U系列比赛中第一次遭遇的尴尬。

去年10月在武汉进行“秋季足球节”后,中国足协从中选拔了100多名球员,组织了2005年龄段全国训练营活动。但是,因为有人宣称参加训练营活动的小球员中有超过10人是2004年出生的,于是一下子便炸开了锅,各路家长纷纷上告中国足协讨“说法”。此事也惊动了中国足协的几位最高领导。随后,经过反复核查,甚至打开中国足协的球员注册系统进行核对,发现很多球员是同名同姓,而且注册球员的所在地方单位完全不一样,而所有小球员的身份证全部都是2005年的,最后才算平息争议。

U13  /   骨龄测试  /   锦标赛  /   青训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