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板】武磊蜕变助上港大胜

王玮晨02-20 23:02 体坛+原创

文|体坛周报记者 王玮晨

上港4比1大胜墨尔本胜利。这场比赛相较上场亚冠,于海的前插幅度被限制,而武磊在前场则有了更多的球权和空间。结果武磊通过一球两助的MVP表现,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武磊。“有球的武球王”开始逐渐追上了“无球的武球王”。

阵型:433

本场上港阵型433,防线从左至右于海、石柯、贺惯以及王燊超,中场蔡慧康拖后,身前是艾哈迈多夫和奥斯卡,锋线三叉戟武磊、埃尔克森和浩克,图1。


图1。

进攻:远射强攻

上港的这个433经常又踢得很像4231,主要是奥斯卡这个位置比较灵活,很多时候站在三叉戟身后的前腰位置上,图2。


图2。

由于是雨战,这场战术要求比较多的就是远射。前场踢得相对简洁,几脚传递上去,锋线上的球员利用个人能力急停摆脱出空当就会来一脚。甚至连蔡慧康这样的都有几次远射露脸,球员明显都是带着主教练远射任务上来的。

在比赛中除了远射,中前场球员的带球的自由度也更大。前场几人上半场几乎都有中路面对数人快速推进的画面。雨天场地湿滑,澳大利亚球员转身频率又慢,上港球员在比赛中快速带球然后急停摆脱效果显著。

进攻端中浩克渐渐开始在个人主义与团队足球的问题中找到平衡点,比赛中有横向摆脱大力远射,有下底单吃对手横扫门前,还有更多吸引防守后将球漂亮地给到王燊超。王燊超这场在右边路给了浩克很大的支持,他的插上幅度非常大,这无疑给了浩克处理球更多的选择。


图3。

图3可以感受下他插上的幅度,已经处于全队最前面了。以往浩克这一侧的后卫,因为浩克过于单干,导致插上幅度很小,觉得上去了很多时候也是白跑。这其实是错误的思想,边路进攻永远是组合进攻,特别是边前卫和边后卫的配合,不论身前的边前卫多强多么霸道,边后卫都要尽可能给予支持。这场比赛的第二球就是浩克分球后,王燊超插上助攻。

武磊明显涨球

王燊超大幅助攻,另一侧的于海在进攻端则略显平静,应该是教练有意为之。上一场因为于海的上前和奥斯卡在这侧的拿球,过多压制了武磊的空间,导致他在比赛中消失了大半场,几乎都在无球跑动,被球迷调侃还出了“寻人启事”。

本场于海在进攻端被教练限制了,武磊在前场无需直接内收,开始拥有大量的持球时间。上一场左边路的进攻组合于海加奥斯卡换成了武磊加奥斯卡。这一换,武磊的表现相当惊艳。比赛中多次在前场摆脱澳洲后卫围堵,最终一球两个助攻,当之无愧的MVP。

以往大家对武磊的印象就是无球跑动强过有球能力,号称第一脚触球孔卡级别、第二脚就成了蔡慧康。本赛季武磊则让人感觉带球精度大幅提升了,一带一领一变向有点南美球员的风范。特别是在左边路持球,小碎步神似奥斯卡。看似速率很慢,但是只要你一出脚,总能先你一步碰到皮球,一加速就能摆脱对手。

很多时候带球的处理也比较合理,不会像此前单纯靠速度和变向去摆脱对手,现在踢球有点动静结合,时不时还抬头观察队友跑位。确实是得益于奥斯卡这样的大牌外援,让武磊这样有天赋的球员在这个年纪仍然在不停涨球。


上港  /   亚冠  /   武磊  /   浩克  /   奥斯卡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