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VAR初行喜忧参半 漫长操作让比赛“凉凉”?

2018赛季中超首轮,VAR视频助理裁判成为了新赛季一大亮点。诚然,VAR的到来的确让比赛争议判罚减少许多,但使用过程中“火候”的把握仍需斟酌。什么情况下改使用VAR技术,又该在具体操作中怎样保持比赛的连贯性,仍是需要斟酌之处。
VAR避免重大失误
在上个赛季,中超就在个别场次中使用了VAR进行试水。去年中超联赛第28轮力帆与申花一战,VAR在它的中超首秀中就立下了大功。力帆与申花一战第88分钟,徐洋帮助力帆打入一球,在边裁并未举旗表示的情况下,主裁在视频助理裁判的帮助下改判此球越位。
也正是看到上赛季VAR在比赛中的积极效用。在本年度的中超联赛中,足协就普遍对VAR进行了推行。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直至避免比赛中的错漏判现象,保证比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与此同时,既是维护了比赛的公平,也是对场上裁判的保护。VAR的出现今后或许会让球员因为争议判罚而不断纠缠,甚至因争议判罚辱骂、殴打裁判的现象消失。
漫长操作让比赛“凉凉”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际足坛推行的VAR,在现阶段实战使用中并不完美。早先VAR在英超使用时,过慢的视频回放审核,引发了外界吐槽。很多球迷认为,VAR过长的审核时间,让足球比赛仿佛成了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中令人赏心悦目的流畅性不见了。
此前,哈德斯菲尔德主帅瓦格纳就直言,“当裁判做出决定时,我并不喜欢这种方式的决定,的确判罚对我们有利,但VAR却扼杀了比赛的激情,这就是我不喜欢它的原因。”
泰达与华夏一战,主裁判马宁原本坚定无误的判罚,因为VAR动摇了。
下半时比赛,拉维奇杀入泰达禁区后与出击的杜佳接触后倒地,站位准确的马宁果断判罚点球。但是泰达众将却对这粒点球判罚产生了异议,这样的情况下马宁选择求助场边的视频助理裁判帮助。然而,马宁等待了VAR近两分钟时间后,又跑到场边趴在视频前反复观看视频回放。判罚过程中球员、球迷只能苦苦等待,比赛中断将近4分钟。而在这4分钟时间里,主罚点球的拉维奇一直被晾在点球点前。超长的等待时间,也是拉维奇随后罚丢点球的一个因素。
津冀之战中VAR生涩的表现,引发了外界对主裁回看判定时间的质疑。赛后,佩工表示,“从帮助裁判角度出发,这是一件好事。我不认为裁判裁决影响比赛,也许那次裁决时间有些太久,不过整个系统可以在其他时间帮助裁判取得帮助。”
对于视频助理裁判审核时间较慢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认为VAR系统还需技术升级,缩短其审核的时间。而足球规则本身也要对VAR的工作时间加以限定。避免因为等待VAR工作,而让足球比赛不断出现超长等待和补时的情况。
需细化评判规范
VAR固然有帮助,但这不能令主裁判失去自身判罚的标准和自信,否则主裁将被“软禁”。
苏宁与贵州的比赛中,斯蒂夫倒在对方禁区内,主裁判未予理会。不过随后在苏宁发动进攻并准备开出角球时,主裁判却突然吹停了比赛,要求VAR核实斯蒂夫与苏宁后卫的接触是否形成点球。主裁判这样的处理,也被球迷吐槽是“反攻倒算”,“如果这球给了贵州点球,那苏宁这角球咋处理呢?”对此,就有球迷质疑称,VAR到来后,是不是未来的足球比赛,只要遇到“球员异议”主裁就要求助VAR进行核实?
首轮比赛中VAR使用上的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细化并得以规范解决。如何把握VAR使用的火候”,将是中超裁判的一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