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VAR这么火 究竟该选择何时用?

3月4日,国际足球理事会通过投票决议,决定在2018俄罗斯世界杯中采用录像助理裁判技术(VAR),这将是世界杯赛场首次引进VAR技术。可以说,这项新技术在现代足球中的登堂入室已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但如何更好地使用,将其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赛季中超第一轮,天津泰达主场迎战河北华夏幸福。比赛第66分钟,当值主裁马宁认为泰达门将禁区内犯规,判罚点球。由于视频助理裁判组发起视频回放信号,比赛启动VAR判罚辨别程序。通过视频确认此次点球判罚无误。此次判罚为VAR本赛季在中超联赛得全面启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早在今年1月,就有国际足联官员透露,视频助理裁判出现在俄罗斯已成定局。可以说,这项新技术在现代足球中的登堂入室已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但如何更好地使用,将其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月9日,意甲第24轮,佛罗伦萨主场迎战尤文图斯的比赛出现了一次争议战例。18分钟,佛罗伦萨球员贝纳西右路传中,球击中处在罚球区内的尤文图斯后卫基耶利尼的手臂,主裁判马尔科·圭达(Marco Guida)判罚点球。但在尤文图斯球员的集体抗议下,圭达通过与视频助理裁判的商议,将点球取消。但取消球点球判罚的原因,不是对故意手球认定的更正,而是此前贝纳西在接球时越位在先。
最终,本场比赛尤文图斯2比0取胜。从慢动作看,将球传给贝纳西的人是他的队友,还是尤文图斯的边卫桑德罗,存有争议——如果是后者传球,则根本不存在越位一说。其次,这次视频助理裁判的介入是否符合程序要求,存有极大疑问。国际足球理事对视频助理裁判介入判罚的条件指导非常明确:
-Goals and whether there was a violation during the buildup
-Penalty decisions
-Red card decisions (second yellow cards are not reviewable)
-Mistaken identity in awarding a red or yellow card
也就是说,以下情况下视频助理裁判可以介入判罚:1,进球或进球前是否发生犯规;2,球点球决定;3,红牌决定;4,纪律处罚识别球员错误。圭达裁判组在佛罗伦萨对阵尤文图斯比赛中的此次改判原因,和进球与否无关,也不直接和球点球决定产生联系(除非通过视频,裁判组认定基耶利尼的手球并非故意,不够成犯规,才算是符合上述第2条的规定),那么视频助理介入判罚的依据就存在问题。
基耶利尼后场断球后送出极具穿透力的直塞,伊瓜因获得单刀机会,他带球突入禁区后,右脚小弧线搓射远角得手。
视频助理裁判存在的价值已经不需赘述。根据数据统计,VAR的存在,可以将裁判关键判罚的准确率,从93%提高至98.9%。来自英格兰方面的数据,视频助理的存在可以将误判率由4%降低至2%——提升50%!但是,什么时候需要视频助理的介入,什么时候不该用,确实需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它对比赛流畅程度的影响也必须在考虑范围之内。在我看来,视频助理存在的目的不是对裁判员的判罚决定进行再评估,而是纠正裁判员的明显错误(clear error)。类似贝纳西是否越位这样通过看录像都显得模棱两可的判例,完全不需要VAR来左右裁判的最终判罚。
1月的时候,我在肆客足球“超级颜论”节目中表达过一种观点,即视频助理裁判的存在可以部分改变裁判员的执法习惯。比如在判罚球点球时,以往裁判员在没有确定的把握下大多会考虑不判。但有了VAR,这种情况下可以鸣哨判罚。一旦存在明显错误,视频助理裁判有较充裕的时间(比赛处于死球状态)进行查看与建议,错误的判罚可以得到纠正。而在以往的越位判断时,在没有确定把握的情况下,助理裁判多会保守地选择举旗——这样可以“减少”进球后引发的争议,实际上却与鼓励进攻原则不符。有了视频助理裁判,同样的情况下,助理裁判会更倾向于“放”。一旦造成进球,视频助理裁判有对漏判越位犯规进行纠正的空间。
VAR技术在多项赛事中试用之后,足球竞赛规则的制定者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也为VAR的“使用说明”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相信在3月初的国际足球理事会会议之后,将会有一套更为详尽的VAR实践指导出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