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抢戏:富力战苏宁视频设备黑屏 延迟1分钟送点

体坛+记者吕嘉欣广州报道
2018赛季,视频裁判(VAR)全面运用于中超联赛,联赛开始仅仅5轮,这个“助理裁判”已屡次成为比赛的焦点。4月6日,广州富力主场迎战江苏苏宁易购,继富力上轮客战裁判三次求助视频裁判后,本轮交锋视频裁判的判罚再度让比赛变得戏剧化。
当广州富力被对手球员黄紫昌攻破大门,0比1落后之后,第57分钟,黄紫昌在禁区接近底线处将皮球穿过黄政宇裆下,随后黄政宇将黄紫昌踢倒。当时裁判并没有作出任何判罚,比赛继续进行。直到一分钟后,视频裁判提醒主裁判,主裁判才将比赛暂停,跑至场边回看视频,随后作出点球的判罚。江苏苏宁主力外援特谢拉主罚点球且命中,富力落后至0比2,不到一分钟后,黄政宇被主教练斯托伊科维奇换下。
如果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一粒点球判罚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犯规接近一分钟以后再吹罚点球,则引来了不少争议的声音。包括造点的黄紫昌也坦言,没有想到这个点球会重新判罚回来,而富力外援扎哈维则直言道,“当你决定要使用这套(VAR)设备时,你就应该知道如何去使用它。”
据赛后了解,当时视频裁判的设备曾一度出现黑屏,导致视频裁判无法及时通联至主裁判处。而根据视频裁判相关规则,关于事件发生多久后可以停止比赛进行回看,明确表明若比赛仍未停止,裁判员希望发起回看分析,或视频助理裁判员建议进行回看分析,则应尽快在比赛发展至“中立”区域或情境时停止比赛,即双方球队均无良好进攻机会。当时裁判员沈寅豪在广州富力完成一次反击进攻后,回到中场时才吹停比赛,按照规则而言,这个行为并没有问题。
国际足联对于VAR技术有四种使用条件,包括进球、点球判罚、直接红牌(不包括第二张黄牌)以及裁判出牌罚错对象,本赛季中超迄今只涉及了前三种情况。VAR视频裁判只是辅助主裁判(等同于助理裁判),而非取代了主裁判进行判罚。广州富力上轮与长春亚泰的比赛,裁判马力三次求助VAR。该比赛在视频裁判的帮助下,判给广州富力一粒点球以及判定亚泰球员伊哈洛因提前进入禁区,进球无效,最终全场补时长达13分50秒。
在体育赛事的不少项目也有“鹰眼”技术,在网球比赛中,每名球员每盘有3次挑战机会,羽毛球比赛有2次挑战机会,若挑战成功,机会数量保留,挑战失败则要减少1次,而中超联赛暂无规定一场比赛有几次使用VAR机会。VAR技术确实能提供较高的准确率,实现最大化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公正,但本用作辅助性质的技术,如今频繁出现,不禁令人质疑会否逐渐养成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