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时代和温格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文/体坛+记者严俊
本周五,温格宣布了对保温派而言提前到来、对倒温派来说迟到已久的告别,将在本赛季后结束22年阿森纳执教生涯。温格谢幕时刻,连风头最劲的批评者“阿森纳球迷电视台”都表示悲伤,但教授近年在坊间风评中呈现两极分化,仍是不可忽视的现实,这也势必将影响到温格在阿森纳历史上的最终定位。
温蜜温黑两派的对立,根源于温格枪手生涯上下半程的泾渭分明,前十年他3次英超加冕,2次双冠王,“不败之师”载入史册,欧冠决赛功败垂成;后一纪他8季无冠,只能靠足总杯“保温”。而这鲜明的反差,直接呼应着阿森纳历史性的主场搬迁。2006年夏天,亨利跪地吻别海布里,也吻别了队史最无上的一段荣光,博格坎普纪念赛为酋长球场揭幕,却没能延续阿森纳旧日的气运。修建现代化新球场,在当时被温格称为“阿森纳(现代)史上最重大决定”,更是个超前于时代的决定,但如今回过头来看,时代和温格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温格一度领先时代,最终却被时代两球逆转,遭遇完败。
为球场牺牲,代价太高昂
1996年空降海布里后,温格以革新者的面貌震荡了英超:他的技术流打法给思路陈旧的英伦赛场带来一股清风;他的饮食训练习惯令存在酗酒文化的阿森纳更衣室风貌一新;他的法国人脉为英超引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拿到的经济学学位,帮助他在俱乐部经营上视野极具前瞻性,最终促成了修建酋长球场。在足坛商业化大潮初露端倪时,温格看准了,拥有扩容的球场,就意味着暴涨的比赛日收入(包括门票、周边产品、附属设施等一切现场比赛相关收入)。
将酋长球场建成英格兰容量第三大球场后(不同赛季容量有微调,基本在6万上下浮动),阿森纳的确在比赛日收入上喜获大幅提升:从海布里告别季的4400万英镑,变成了酋长球场处子季的9100万,此后一直稳定在0.9-1亿镑的区间。每季增加5000万上下的营收,对本世纪前十年的世界足坛而言,当然是一笔大钱。担负起将近5亿英镑的建设费用,为此在入驻新球场后的多年里节衣缩食,甚至一定程度上付出成绩的代价,一直熬到财政情况好转……在温格看来,都是值得的。
债务之剑高悬头顶,温格完全进入省钱模式:对薪水较高的30+岁老将合同一年一签,并不热情留人;出售骨干球星,甚至交给联赛竞争对手也不后悔;绝不花大钱引援,直到2013年买厄齐尔之前,枪手标王都只是1500万镑的阿尔沙文;从法国挖人的模式被竞争对手学去,再无优势,于是更多挖掘半成品小将、提拔青训璞玉,此后又求助于本土年轻球员。这一模式的后果就是“不败之师”风流云散,几任队长天各一方,以“最已阵”自我安慰,以“七存息”内部调侃,球队竞争力下滑到与“4”结缘:确保联赛前四排名,挣得欧冠席位赚取奖金,冠军?早已是远去的记忆。在如此模式下,阿森纳能够连续19年进军欧冠正赛,固然是一种成就,但国内长年无缘冠军、欧冠连续7年“十六郎”的成绩毕竟不够亮眼,也让俱乐部在其他领域付出了代价。
英超越阔气,枪手越尴尬
如果大环境不存在其他变数,从长久经营层面而言,温格为球场作出牺牲的思路或许真有成功的可能性。然而在老板财力支援之外,俱乐部营收三大子项除了比赛日收入还有电视转播、商业赞助(还有一个小子项:转会收入),这两项暴涨的幅度,是温格没有预料到的。时代的迅速变化,让教授目不暇接。
弗格森温格双雄对峙的时代过后,阿布携能源卢布入局改变英超生态,再加上利物浦伊斯坦布尔功成,英超群星毕至,BIG4一度占据欧冠8强半壁江山。英超CEO斯库达摩尔把握住机遇,在同期引领了足球史上最成功的营销之一,让英超成为商业售卖最成功的足球联赛,电视转播收入几乎每一个3年周期都实现飞跃:2004-07周期10亿,2013-16周期30亿,2016-19周期51亿!以上赛季为例,冠军切尔西最终分得1.53亿转播费(第5名阿森纳少1050万),连垫底队桑德兰都分到了9990万。从2013-14赛季起,阿森纳的电视转播收入就完全超过了比赛日收入,甚至超过的幅度也越来越大。而英超所有竞争对手也都在享受新时代的红利,温格通过修建球场得来的领先优势,正在被其他俱乐部迅速缩小。
转播收入暴涨毕竟是英超全员分蛋糕,而在商业赞助上的较量,才真正分出了俱乐部的阶级高下。切尔西烧钱玩法小有成就之后,皇马缔造银河战舰二代,曼城、巴黎圣日耳曼接连被中东资本生造成“壕门”,进一步造热了转会市场,也彻底重塑了足坛经济的模式。足坛竞争不再取决于一将一帅的成败,而取决于俱乐部整体实力的强弱。豪门以金元吸引群星名帅,兼收联赛欧冠成绩,塑造顶级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球迷(更确切地说是顾客),获取装备、球衣胸前广告(甚至训练服、袖章、球裤广告)、球场冠名(甚至训练场冠名)、汽车轮胎手表游戏软饮油漆床垫枕头合作伙伴等等难以尽述的商业赞助,再用收获的金元让群星名帅完成更新换代……如此循环往复,豪门成为巨无霸,弱旅除非上演莱斯特童话就难以打破既定秩序,连强队内部也分三六九等。
在这一经营模式成为主流之前,阿森纳的商业赞助收入本没有落后曼联太多,但在眼球经济成形、商业赞助暴涨的最关键阶段,阿森纳为球场还债付出了成绩惨淡、星味黯淡的代价,8季无冠,在强强对话中多次打出2比8曼联、0比6切尔西等溃败,如何吸引与曼联比肩的赞助商?直到2014-15赛季,阿森纳赞助收入才第一次破亿,而曼联同期是1.97亿,2011-12赛季便已破亿,2015-16赛季则蹿到2.68亿!曼联即便在后弗格森时代成绩滑坡,但爵爷退隐前已经打下雄厚基础,俱乐部营销已经取得空前成功,仍有资本来等待成绩复苏。
在赞助层面,阿森纳不仅被曼联越甩越远,还落后于曼城、切尔西、利物浦,并正在被北伦敦死敌热刺大踏步追赶。阿森纳总营收依然排名英超前四,靠的还是球场带来的比赛日收入。即便阿森纳在多年还债后经济压力减小,东家克伦克近年鼓励重新用花钱的方式来争取复苏,温格也确实接连引进厄齐尔、桑切斯、扎卡等诸多昂贵球员,本赛季更是连砸拉卡泽特、奥巴梅扬,但此前的欠债委实太多,引援仍存头重脚轻之嫌,终告积重难返,甚至大批球迷反水。
也正是在这个时刻,豪强纷纷新建现代化球场或对现有主场扩容,切尔西为新家预备了10亿,热刺新球场造价8亿,利物浦也在扩建,群雄都试图超越阿森纳的比赛日收入水平,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温格建球场决定的前瞻性。而以各家俱乐部当前的营收水平,覆盖球场修缮支出绝不是太困难的问题,不必要像阿森纳当年那样紧巴巴过日子,成绩也就很可能保持稳定,继续将阿森纳压制在“六强”垫底位置……
谁能敌得过时代?
对温格而言更讽刺的是,他耗尽心血营建的球场,近几年频繁成为倒温派活跃的场所,为数不少的反水球迷用球迷电视台发声、用“Wenger Out”标语发出无声抗议,本赛季下半程更是用脚投票,让球场出现大片空座。阿森纳俱乐部官方对“上座率低”自然是不予承认的,因为俱乐部认可的是售票数据而非实际上座数据——空座球票大多确实已经出售,只是球迷拒绝到场。当然,温格宣布离开后,球迷很可能会集群回归送别这位队史最伟大主帅,多次呼吁温格下课的昔日弟子默森则倡议“将酋长球场更名为阿尔塞纳·温格球场”,这现象,依然有些讽刺。
执教前十年就已经超越了另一位伟大主帅查普曼的温格,此后12年的操作减损了他的伟大,暮年的恋栈尤其减色。可是,你又怎能站在事后诸葛的角度,责怪一度领先时代的温格遭遇了时代的逆转?足球史上又有几人能够精准预测时代的嬗变、潮流的转向,并永远伟大光荣正确?
《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一句写道:“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了不起的温格,枪手生涯下半程也是在时代的潮流中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只是他并没有被推入过去,而是被推到搁浅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