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险翻盘再证英式打法有效 谁说简单粗暴过时?

林良锋05-04 08:05

文/体坛周报记者林良锋

差一丁点,罗马就可以复刻欧冠1/4决赛次回合的神迹。纳英戈兰在补时第4分钟罚进点球,将比分改写为4比2,沙漏已经告罄。罗马的反攻在下半时才越来越有威胁,如果没有比赛初段纳英戈兰的传球失误导致利物浦取得宝贵的第一个客场进球,罗马也许会在20分钟后就让利物浦处于高压之下。米尔纳的乌龙曾短暂地让主队看到了翻盘的希望,可惜,10分钟后防守角球失误,韦纳尔杜姆打进效力利物浦的第一个客场进球,罗马便不再是单纯和利物浦比组织比效率,还在和时间赛跑。

红狼红军携手奉献一场史诗级的对抗,180分钟满满的干货,罗马最后一刻仍有机会将比赛拖进加时。两回合半决赛共有13个进球,在欧冠史上前所未有,这场会战无疑永垂史册,没有殊死拼搏的勇气,难以创造这么多进球的机会,更无法产生这么多的进球。你怀疑欧足联是这一现象的幕后推手,利物浦在比赛尾声被罚了2个点球,两回合如果补时再过分一点,利物浦都可能熬不到最后。

打法换位,造史诗对抗

两队的打法是促成这一混战的另一原因:意甲的罗马在次回合采用了更为英式的打法,而来自英超的利物浦则坚持更意式的反击。可惜,双方都没有把这个玩法练得炉火纯青,益发让比赛起伏跌宕,峰回路转。足球是最难预测的队际运动,因为失误是足球的一部分,毫厘之差足以毁灭或铸就一个集体。多少名帅的江湖地位因为几厘米的差距而天差地别。早年意大利足坛盛行白卷平局,著名记者布雷拉称之为“完美”,因为双方都没有出错,或者,出错没有被逮着。这一思维影响渊深,至今仍左右着很多教练的思路,别看瓜迪奥拉以进攻为天职,深究起来仍是追求控制。失控的场面,会让瓜迪奥拉及其信徒丧失理智。

瓜迪奥拉在英超第一季,多场比赛被逼平甚至大败,他总结为“我们不善控制第二落点”,第二落点便是英式足球的精髓所在。第二落点又是高球和长传的产物,和查尔斯·休斯(1960年代的足总技术总监)倡导的“最有效得分区域”理论息息相关。长传急攻,高举高打,是英式足球的最明显的标志,也是被鄙视的根源。皮球总是在头顶飞行,是技术差、拼身体的体现。除了英伦和北欧,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更崇尚精妙的地面渗透。

荷兰人穆伦当年加盟伊普斯维奇,踢了几场觉得哪里不对。他找到主教练罗布森:“您要是总让皮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就没必要请我了。”罗爵于是改打地面,伊普斯维奇遂在1981年的联盟杯决赛击败阿尔克马尔。穆伦没有料到,自己在7年后的欧洲杯决赛,以很英式的长传,玉成范巴斯滕的惊世零角度得分。克鲁伊夫代表巴萨只踢了一届欧冠,半决赛遇到利兹联,被对方的全场紧逼和长传急攻打得过不了半场。高球用得好,会让技术更好的一方极为不适。荷兰夺得欧洲杯的辉煌,掩盖了该队在和爱尔兰争出线权时的困窘,不是科曼歪打正着的射门被基夫特囫囵一顶,急旋入死角,进半决赛碰西德的便是欧洲的农民。

谁说简单粗暴过时了?

罗马在首回合被利物浦砍得遍体鳞伤,是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变阵三后卫为萨拉赫所趁,自己逆转巴萨的杀招——哲科的高点——没用好。次回合罗马终于开启了大锤模式,高球砸得利物浦顾此失彼。米尔纳的乌龙球,乍看是沙拉维的头球摆渡,根源却是弗洛伦齐在右路边线的跨场传中。罗马的长传如此奏效,利物浦被摁在己方禁区前沿任对方摩擦,后果便是禁区开外30码范围成了罗马轰门的炮台。哲科拼尽了全副体力,巴萨吃不消的打法,利物浦也吃不消。想象一下,如果克洛普不是预见到己队防守高球不力,天价吃进范戴克,利物浦的城池早已被罗马炸塌。

英格兰在大赛节节败退,过去十几年效法意大利足球,丢失了自身极为有效的法宝。英超球队在欧冠节节败退,也是效法西班牙足球、放弃自身优势的后果。结果,意大利球队反而在活学活用英式打法上尝到了甜头。哲科在曼城的4年,极少有本季欧冠淘汰赛的发挥——有身高有脚法,锋线上一柱擎天。十几年前,穆里尼奥率领切尔西完胜拜仁时,英媒自豪地吹嘘:这就是英式打法的雷霆效应。穆里尼奥对强力中锋的偏爱,在他执教的多支球队留下了痕迹。如今的曼联,只要换上费莱尼,对手顿时花容失色直至香消玉殒,谁说简单粗暴过时了?

欧冠  /   英超  /   利物浦  /   意甲  /   罗马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