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足协杯出局更震惊 恒大5年亏38亿为原罪埋单

一场如同雷雨突如其来的失利,对于恒大球迷来说难以接受,毕竟作为足协杯两届冠军,广州恒大倒在八强外,更重要的是恒大输给本赛季联赛一直深陷保级的贵州智诚,这更让球迷们感到意外。巧合的是,恒大淘宝俱乐部五年时间亏损38.11亿的消息,在5月2日伴随着媒体曝光的足协未来一系列的新政,即以3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在三年内中超球队的累计亏损限额不得超过4.5亿元,中甲球队不得超过1.35亿,似乎也让让整个足球界意识到求新创变的恒大,依旧敌不过“搞足球不赚钱”的定理。
恒大足球5年时间亏损38.11亿
挂牌两年半,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在新三板的证券简称变了。
在4月27日晚发布的2017年度报告中,恒大淘宝俱乐部的净资产为-3.80亿元。由于净资产为负,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的相关规定,自2018年5月3日起,俱乐部挂牌新三板的证券简称由“恒大淘宝”变更为“ST恒宝”。
在新三板中,一只股票被ST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3、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规定的其他情形。
从“恒大淘宝”到“ST恒宝”,是这支高人气好成绩的中超俱乐部一以贯之的烧钱之路。据恒大俱乐部挂牌时及挂牌后公开的财务资料,这支俱乐部已经连年取得巨额亏损。自2013年以来,恒大俱乐部一直在烧钱。
2013年亏损5.76亿元;
2014年亏损4.83亿元;
2015年亏损9.53亿元;
2016年亏损8.12亿元;
2017年亏损9.87亿。
5年来,恒大淘宝俱乐部累计亏损额高达38.11亿元!
在2017年,恒大淘宝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较2016年同期微降5.91%,营业成本高达17.24亿元。去年一年,恒大淘宝亏损额高达9.87亿元,较2016年同期数据8.12亿元有所扩大;而若以扣非净利润计,恒大淘宝在2017年的亏损额高达12.39亿元。
此外,由于处置两大球员服务合同,俱乐部获得资产处置收益1.97亿元。而从俱乐部的收入来源看,恒大淘宝在2017年广告收入达3.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85%;比赛出场费或奖金收入达8307.94万元,门票收入4783.25万元,其他收入1238.61万元。
恒大淘宝表示,2017年度公司门票收入和广告收入与2016年度基本持平,2017年比赛参赛费及奖金收入同比减少1744.22万元,降幅17%,主要是2016年受到世俱杯奖金的影响。
赔本赚吆喝后回归理性
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将诸多明星球员“收入麾下”,作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队长的郑智,也是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的队长,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国际级明星球员和教练。只不过俱乐部的运作与恒大冰泉一样,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同样亏得一塌糊涂。
国内养得起足球俱乐部的大多都是地产公司,但能像许家印和马云这样大手笔聘请多名外籍球员和教练的却是“凤毛麟角”。
但问题来了,聘请这么多天价球员来中国踢球,人家都是来赚钱的,那如果你不能成功运营,把花在这些球员身上的钱赚回来,那就是赔本赚吆喝。一个一个奖杯对于企业家来说,不过是打打名声而已,马云这样的人压根不需要通过这种奖杯来博眼球,最终还是希望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能够实现盈利的,否则这么亏下去,就是许家印、马云联手也吃不消。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恒大狂欢的背后,映衬的或许是足球的孤单,从中又可以看出“钱不是万能的”。
虽说“恒大模式”壮大了自身俱乐部,但他们的种种举措改变的似乎只是中国体育的投资格局。不过恒大热衷“烧钱”,确实也体现出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因此,讨论“恒大模式”的影响,从“俱乐部个体”和“中国足球整体”这两个角度看,自然会得出不同结论。
恒大的狂欢映衬中国足球的孤单,的确是一种让人纠结的现象。“烧钱”后,当投资趋于理性,回归体育原有属性,这时候的恒大或将真正成为足球甚至众多体育产业的“大鳄”。
从去年开始,恒大足球便开始回归理性,大家能够从侧面体会到另一点的存在:本赛季各条战线竞争日趋激烈,在足协新政下中超球队的竞争力大多很难提升,此消彼长之势下,用老班子老阵容,还是用原班人马不求新求变,想要再用过去屡试不爽的老方法取得突破,但是通过“吃老本”赢球,已经不再容易做到了……毕竟足球的世界日新月异,你即便再强,总是留恋过去而不求新求变,最终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命运。
恒大足球之“原罪”
近两年,在恒大足球的财报中均提到“转会费摊销居高不下造成企业支出过大”,或者说俱乐部一直亏损的原因正是因为巨大的球员转会费支出。
现在看,正是因为足球军备竞赛,“恒大效应”影响了整个足球生态圈。如今的足坛出现如此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始于广州恒大的大手笔。
自从恒大进入足球产业以来,眼界之高、投资之大,在整个中国足球界,乃至中国体育界都极为罕见。初入足坛的当年征战一个赛季的中甲联赛,实际投资能达到1.7亿人民币,这已经超出了当时中超强队的预算水平。联赛确实需要有人用大手笔来产生噱头,恒大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贡献。但这并不表示恒大所做的这些事,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就完全健康。如今弊端就出来了,这种直接的金钱刺激,孕育出了中国联赛的经济泡沫。
随着恒大以各种各样的“天价”买入各种各样的内外援,其球队实力可想而知。其他俱乐部若想竞争,就必须要搞“军备竞赛”。国家队球员本来就只有那么多,恒大要买,其他队也要买,那么就只能拼财力。这就像是拍卖,最终只有出价最高的人才能够享受到战利品 。
恒大一开始为球员们所开出的价码太高,这直接抬高了所有人的门槛。在这样哄抬物价的大环境下,球员的价格虚高在所难免。就像是很多人在吹一个大泡泡,任何一个人单独停下来都没有用,只有等大家一起把泡泡吹爆了,一切才能恢复正常。
而现在恒大不想继续吹这个“泡泡”了,因为连续的巨额亏损,选择回归理性,但“泡沫”越吹越大,最终还得由吹泡泡的人来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