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现代篮球离不开古典打法:中距离仍是大杀器

三分球逐渐风靡全球之时,属于中距离的时代好像正在悄无声息地重新归来,而这些变化正是发生在那些酷爱投三分的球队之中。
作为联盟这场变革中的领头者,金州勇士不断延伸进攻范围的同时,也在精心雕琢三分线内的进攻水准,尤其是中距离投篮。西部决赛打响之前,勇士是全联盟中距离出手次数最多的球队——场均24.2次。给卫冕冠军带来如此巨大改变的是凯文·杜兰特,他一个人几乎占据了全队中距离出手的一半之多。
上一轮面对鹈鹕的前四场比赛,杜兰特每场比赛都将中距离出手次数保持在12次以上。作为当今联盟最优秀的投手之一,杜兰特出色的臂展优势让防守球员很难干扰到他的出手,因此投篮已经成为他最赖以生存的手段,尤其是中距离跳投。
西决赛场暗藏中距离大师
今天的西决赛场也并不例外,卫冕冠军终于等到了一个赛季中最大的对手——休斯敦火箭的挑战,但杜兰特再次开启杀神模式,全场比赛砍下37分把火箭打服。技术统计告诉我们,杜兰特今晚通过单打得到了27分,他身边的其他队友总共加起来才只有7分,而这27分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中距离跳投。
27中14,杜兰特今天保持着出色的得分效率。我们不妨再仔细来看看他的投篮分布图,杜兰特27次出手中的21次都来自于三分线内,中距离更是占据了18次之多,共有9球成功落入篮筐,中距离命中率高达50%。我们无数次看到,当杜兰特举起手臂完成高难度后仰投篮,火箭的小个球员只能望洋兴叹。
同样的道理,其实也适用于本赛季再次刷新联盟三分出手历史纪录的火箭。两周之前,一位名叫安迪·拉森的犹他当地记者,在推特上传了火箭和爵士第四战的两张投篮分布图,并且向火箭总经理达雷尔·莫雷提问:“哪支球队是魔球理论的最好践行者?”莫雷给这名记者的回复是:火箭是投篮选择更好的球队。
通过两张投篮分布图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火箭中距离投篮的密集程度明显高于爵士,看上去火箭的打法与莫雷所倡导的“魔球”理论并不一致。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将“魔球”理论与“三分球+接近篮下”画上等号,但其实火箭已经逐渐将这个理念进一步发展。
克里斯·保罗是为火箭带来这种升级的关键球员。上一轮与爵士的第四场比赛里,保罗全场得到27分,可他几乎没有尝试过冲击篮下。保罗在三分线外总共6次出手,其中还包括一记半场压哨投篮,而其余的17次投篮出手几乎全部都来自于中距离。
中距离与“魔球”理论背道而驰?
去年7月份,那时火箭刚刚组建了“灯泡组合”,欢迎保罗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丹特尼提问,保罗与火箭的打法能否真正融合到一起。丹特尼当时表示,就像所有事情一样,理论终究不是实践层面,别忘了保罗拥有联盟里最好的中距离投篮水平。而坐在一旁的保罗透露,他认为效率最低的进攻方式就是上篮。
听上去丹特尼和保罗的言论,都与总经理莫雷的理论背道而驰。每场在外线扔三分最多的两支球队,如今却依赖上了中距离投篮,可从前劝大家不要这样的也是他们,是不是有些讽刺和荒唐?但这就是高手过招时的优势所在,他们必须要重新进入那个有些陌生的领域。
勇士与鹈鹕第五场比赛开始之前,史蒂夫·科尔曾开玩笑表示,火箭与勇士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篮选择。“我已经给达雷尔·莫雷打过电话了,我问他我们需要改进什么,他说要进行更多的中距离投篮,那样会更好”,科尔说道。
中距离是高手过招的必争之地
完全舍弃中距离投篮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除了三分球,保罗本赛季的大部分投篮出手都来自于距离篮筐3-5米的位置,命中率达到五成左右。而杜兰特在与鹈鹕的第四场比赛中,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中距离占据总出手次数的70%。对于保罗和杜兰特来说,中距离是他们的高效得分手段。
重拾中距离投篮还可以扩展球队的比赛计划。正因为火箭和勇士都以三分球和篮下进攻而著名,其他球队自然会对这两个特点进行重点布防。对手的后卫在三分线外给予外线球员逼迫,到了内线再有中锋守护篮下,中距离便成为了攻防两端的空白地带。如果你的阵容中拥有保罗和杜兰特这样的球员,中距离投篮产生的威胁会给对手带来极大的牵制,从而更有利于三分线外和篮下进攻的解放。
新球员来到新球队,如何适应现有的结构框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框架并不意味着限制,莫雷的“魔球”理论只是指导方针,并不是必须要履行的法律规定。火箭和勇士通过积极的调整已经证明,保罗和杜兰特的到来并不会打乱球队现有的结构,反而大大提高了球队的多样性,这就是超级球星的价值所在。
就像莫雷所说,“魔球”理论的目标并不是限制进攻方式,而是尽可能寻找到最好的投篮机会。杜兰特和保罗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们身处属于现代篮球的当下,依旧保持着古典进攻的手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