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已有生存危机隐患 赛程安排不会“人人都满意”

记者张奔斗报道
不过,竟然将某一位球员在某一种场地的超强统治力,作为要缩减这种场地类型赛程长度的理由,逻辑上完全站不住脚,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怎么,纳达尔在红土上太优秀,所以还要因此受到责难和惩罚?
室内和室外,硬地、红土和草地,作为网球运动的管理者来说,有义务维护场地的多样性。相比于去质疑红土赛季是否过长,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各种类型场地的球速同质化问题。虽然澳网等少数赛事在加快球速上做出了尝试,但就连温网这样的草地赛事,球速也越来越慢了。而如果以九站大师赛为例,去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除蒙特卡洛之外的八站赛事都比前一年更慢,球速最慢的硬地赛事印第安维尔斯,几乎可以和红土赛事比慢了。球速连年排名最快的,则是上海大师赛。
俗话说,得硬地者得天下,年轻一代球星,除了蒂姆等少数异类,已越来越以硬地为主导。每年的红土赛事除了欧洲红土赛季之外,还有二月份的南美泥地赛季,以及温网之后汉堡等零星几站红土赛事。汉堡出生的德国当红球星兹维列夫已确定今年不打汉堡站,搞得最后一年担任赛事总监的德国名宿施蒂希很不愉快。兹维列夫则澄清,他很乐意参加家乡赛事,但希望汉堡站能够从红土转为硬地赛事,以便纳入他为美网赛热身的参赛逻辑。
从中可以看出,红土赛事其实已面临越来越少的生存危机。再以南美泥地赛季为例,在红土举行了20年的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站在2014年转为硬地赛事,这几年大获成功,搞得里约站也有效仿之心。但果真先后失去两站重要泥地赛事的话,南美红土赛季无疑将遭遇生存困境。
也有不少人会将红土赛季与草地赛季相比,用以说明赛程安排上的“重土轻草”。而事实上,草地赛季从3年前开始已经从4周延长到了5周。也有不少呼声认为草地赛季也应该有一站ATP1000大师赛事,也的确有草地赛事存此野心。不过,大师赛事只有九站,如果草地设立一站大师赛的话,又该牺牲掉哪一站大师赛事呢?
赛程安排,的确是一个永远都不会有“人人都满意”这种局面的棘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