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从帆船中学会感恩和珍惜,转型体育媒体人

颂阳06-14 10:30

  2012年奥运会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冠军徐莉佳,近日在清华文创沙龙上,分享了自己从事帆船运动的经历和感悟以及退役后的生活。清华文创沙龙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举办,本期沙龙的主题为“运动中的运动”,探讨体育文化传播动态性,邀请到了多位清华校友和体育文化从业人员参加。

  徐莉佳是上海人,小时候活泼好动,加上因为经常生病,家人希望她能锻炼身体,所以5岁时就被送去学习游泳。10岁时,徐莉佳被来游泳队选材的帆船队教练选中,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帆船生涯。一些职业运动员并不是很喜欢自己从事的项目,但徐莉佳相反,一上船就觉得非常有趣,直到今天,她仍然热爱着这项运动。

徐莉佳少年时期参赛获奖。

  徐莉佳一开始练习的是青少年的OP级帆船,这个级别限制15岁以下的选手参加,大多数奥运奖牌选手小时候都跑过这个级别。在OP级取得了一系列冠军后,因为年满15岁,徐莉佳便开始转入欧洲级帆船,因为当时的欧洲级还是奥运会参赛项目。但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女子项目改为激光雷迪尔级,所以徐莉佳从2006年起又转向这一级别。女子的激光雷迪尔级是从男子项目改来的,对于体能的要求非常高。

  不过徐莉佳凭借努力很快就拿到了世锦赛冠军,甚至在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的男女混合项目上击败了众多男选手夺冠。2008年奥运会,徐莉佳坦言青岛的场地情况其实并不适合她的比赛风格,赛前她一度非常紧张,但最后她放松了心态,告诉自己“奥运会四年才有一次”,要好好享受。最终,放下心理包袱的她夺得了季军。

  2012年伦敦奥运会,历练得更加成熟的徐莉佳一举夺冠,这块金牌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帆船项目上的首金(之前夺金的中国香港选手李丽珊和大陆选手殷剑参加的均为帆板项目)。而且徐莉佳还是在帆船传统悠久、实力强劲的英国夺金,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加上其他因素,她被选为中国代表团闭幕式的旗手。2012年年底,她还当选了国际帆联评选的“年度女航海家”(即最佳女运动员)。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本来不在徐莉佳的计划内,多年累积下的各种伤病使她想要淡出竞技赛场。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徐莉佳赴英国念研究生,学习国际管理。但是,无法割舍对帆船项目热爱的徐莉佳,在休息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身体状况不错,决定复出,而这时离奥运会只剩一年了。经过艰苦的训练,徐莉佳的状态恢复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就在赛前,她的肩膀又受伤了,无法正常训练。为了参赛,她选择了打封闭上场,但严重的肩伤、剧烈的疼痛还是影响了她的发挥,很多动作都无法完成,最终无缘奖牌轮,只获得了第18名,遗憾地结束了自己的里约之旅。

  里约奥运会后,徐莉佳回到英国读研,本来她还计划争取参加东京奥运会,但是她的肩伤没有好转,最后只能选择手术。徐莉佳希望,即便退役,仍然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参与自己热爱的帆船运动,因此去年她从国际管理专业转到了体育新闻播音专业,希望能以自己的工作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帆船,同时帮助其他帆船运动员取得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徐莉佳也刚刚出任中帆协运动员委员会主任,将以新的角色推动中国帆船运动的发展。

徐莉佳报道帆船赛事。

  最后,徐莉佳和大家分享了帆船给她带来的收获。从帆船运动中,她学会了做一个更好的人,学会了感恩和珍惜。她发自内心地热爱帆船运动;她曾两次接受手术,但学会了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而且,徐莉佳利用养伤的时段学英语、练体能,这给她后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相信许多人都还记得,她伦敦夺金后用流利的英语接受采访的情景。另外,徐莉佳的父母和教练都一直要求她在练习帆船之外坚持学习。徐莉佳在掌握了英语后,阅读了大量有关帆船、体能、营养、心理等方面的英语专业书籍,获益匪浅。如今在讲台上的徐莉佳落落大方,举重若轻,谈起自己取得的成绩也非常谦虚,但字句之间又能感到她对帆船项目深深的热爱。

徐莉佳  /   帆船  /   奥运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