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手记】出乎意料!战斗民族不“战斗”了

体坛+特派记者李响发自莫斯科
莫斯科的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出发之前,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各种晒——天气寒冷,海关耗时久,食物匮乏(和中国美食对比),交通拥挤……于是,出差20多年我这个“万能胃”第一次准备了方便面和老干妈,一大箱子的衣物从羽绒服到秋裤,在飞机上做好了两小时过海关、甚至从机场直接去球场的心理建设……
然而,上述所有的片段不过是我的臆想。现实是莫斯科阳光明媚,海关帅哥两分钟盖章通过,到达大厅里没见到前来迎接的同事,因为他们尚未出发。
比赛当天莫斯科阳光明媚
我们驻扎的酒店小巧精致,就在中央陆军主场旁边,相当于北京的西北三环。莫斯科有内环、二环和三环。各环之间的建筑风格不同,内环以红场为核心,都是古典建筑,而三环周围是新式现代化高楼大厦,民居极其类似国内的高层板楼和低层洋房,仿佛回到了北京。
直奔卢日尼基体育场,并没有时间一览市容。全身上下被高大的金发安检女警官细致的“抚摸”一遍,令人汗毛倒竖,感觉怪异,而这也是第一次。另一个男安检望着我书包里的蛋黄酥皱起眉头,问是什么,我告诉他“CAKE”,他指着观战手册上的条款,结结巴巴的念叨“不许带食物进场”,又指向墙边的垃圾桶,我装作不明白,拎着书包朝门口走去,居然没有人拦着。
巨大的列宁塑像屹立在球场前,而他眺望的方向正立着中国的海信帐篷,几个中国品牌醒目的分布在雕像的左右,构成一副超现实主义画面。
米卢和墨西哥球迷合影。
俄罗斯驻北京大使馆的几个工作人员给我留下了阴影,跑了两趟办理签证,被教训重新填表,每个人都是一脸嫌弃,语调生硬,一气之下不再办理记者签证,拿了球迷ID直接入境。
同事告知我曾在欧洲杯现场体验“战斗民族”的英勇,在俄罗斯球迷和荷兰球迷对抗的“人肉森林”里穿梭逃窜。有人说,比黑社会更可怕的是俄罗斯球迷,足球流氓不是想当就当,新人必须经历层层选拔,才能最终出道。对于这些训练有素的暴徒来说,世界杯是暴力节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甚至在世界杯开始前要求他们签承诺书,确保世界杯期间不会找其他球队球迷寻衅闹事,然而,他们严词拒绝,因为“不打架还叫什么战斗民族”。
卢日尼基体育场内的俄罗斯球迷秩序井然
世界杯首日,球场里的俄罗斯人秩序井然,办理记者证和球迷ID的少女笑容甜美,球场外巡逻的小战士青涩腼腆。我在莫斯科机场的指示牌上看到了亲切的中文字。兼职司机、在莫斯科大学声乐系读书的小邵说俄罗斯人对中国人比较友好,社会治安也不错,并不似一些人写的晚上10点后不能出门,除了地下过街通道的吉普赛人比较危险。
俄罗斯人大胜后并未见到特别疯狂的球迷。天边的晚霞灿烂,落日余晖里的莫斯科河水和两岸的古老建筑被镀上一层高贵的金色。不时有街头乐队的悠扬琴声飘过,闲逛的女人们随着音乐扭动着青春美好的身体。
第一次俄罗斯之旅,是否还有更多的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