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世界杯迎初考:稳中有进 流畅度影响没想象大

孙奇06-18 12:46 体坛+原创

体坛+记者孙奇报道

尽管去年联合会杯已经是成年国际大赛首次引入VAR,但在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前,不少人仍对这一技术心存疑虑。世界杯小组赛前四日,位于莫斯科的VAR办公室在经历了前两天的略显平静后开始逐渐发挥作用。令人可喜的是,VAR的数次实战应用没有对比赛的流畅度造成太多影响,这项科技在完善足球比赛之路上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初见成效≠消除灰色地带

前四个比赛日,VAR共被运用三次:法国VS澳大利亚一战格列兹曼制造点球的判罚;秘鲁VS丹麦波尔森禁区内对奎瓦的犯规;哥斯达黎加VS塞尔维亚中塞队替补普里约维奇用手触及杜阿尔特面部。这是世界杯小组赛前11战仅有的主裁判求助于VAR的情况,看似只有寥寥数次,但VAR办公室内的视频助理裁判员们工作绝不轻松,他们需要从不同机位、不同视角在幕后为比赛服务。

以昨日比赛为例,当伤停补时阶段普里约维奇无球状态下对杜阿尔特犯规时,主裁判迪耶西奥距离事发地点较远,视角也由于队员阻隔而不甚理想。此时视频助理裁判及时发出提醒信息,主裁判在下一个死球时通过麦克风与助理们沟通、回看录像后作出决定,对塞尔维亚8号出示黄牌。几分钟前马蒂奇与哥斯达黎加助教发生摩擦后,主裁判同样在第一时间听从VAR建议将冲突双方隔开、选择不出示黄牌,整个过程耗时50秒(主裁视野较好未观看回放)。

足球比赛进程往往伴随争议并行。裁判员在场上求助VAR确实起到了不少作用,但这并不和消除争议划等号。秘鲁队通过VAR获得的点球似乎比较明显,但法国队获得的点球还是引来了舆论的不同看法。前国际级裁判赛义德评价此球的意见在反对者中具有相当代表性:“如果我是VAR,我不会建议判罚点球,因为很难界定格列兹曼是否由于轻微接触而倒地。”而在昨天巴西与瑞士一战中,主裁判未使用VAR同样遭到了一定的质疑。

国际足联在竞赛规则中有不少条款中会出现这样的字眼:“裁判员认为”——这意味着足球比赛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某些时刻出现判罚的“灰色地带”,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可判可不判”。对待此类情况,主裁判要做的不是简单机械地执行规则,而是审时度势,结合场上形势、双方心态等因素综合考量,作出最后定夺。这对裁判员的判罚艺术提出了高要求,立场不同的旁观者因此产生分歧也实属正常。

回看减短+规则护航保证流畅性

VAR的反对者们有一个理由非常充分:它的出现割裂了足球比赛,严重影响了其流畅性。而FIFA在推出VAR时,曾声明它主要用于纠正明显的错误,裁判员依然拥有是否让比赛进行的权利,以最大限度保证比赛流畅性。当然在进球发生时,裁判可以通过VAR确认攻方是否有隐蔽的犯规,一旦属实则可以在恢复比赛前取消进球。

从世界杯前四天的运用来看,无论观看回放与否,主裁判听从VAR建议后都能迅速做出决断,包括法国与秘鲁分别获得的点球;西葡大战中迭戈·科斯塔的第一球进球有效;阿根廷面对冰岛时帕文在禁区内与塞瓦松冲撞后倒地不予判罚。在这四次情况中,主裁判根据VAR的指示采取了不同的决定:暂停比赛或继续进行。

随着两组裁判分工配合的不断完善,因VAR导致的比赛中断的时间已与推出之初缩减不少。当西葡大战主裁与VAR沟通确认科斯塔第一个进球有效的那一刻,西班牙队员还未完全退回本方半场;法澳、秘丹之战中,主裁判分别用了49秒与65秒回看判定点球;昨日的哥塞对决伤停补时阶段出现了一次场边冲突、一次隐蔽犯规后,主裁判经由VAR提醒累计共花费2分7秒处理应对。

与推出初期相比,本届世界杯采用了场内裁判与VAR实时沟通的模式,有效地保证了比赛的流畅度,避免了长时间中断的尴尬。而在主裁判回看录像的过程中,球场大屏幕也会同步播放VAR办公室实况,比赛因此更加透明。随着赛事的不断深入,VAR技术的使用正向国际足联期待的那样渐趋进步,更好地向服务比赛的方向发展。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