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日本散步晋级无关体育精神 世界杯还会猥琐

对于日本队“散步”晋级淘汰赛,我看到的最专业的评论文章标题为《日本队的最后10分钟,我还挺喜欢》,署名作者为贝司手。我认为“贝司手”有高于一般人的胜负感,他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日本队像大家期待的那样,全线压上意图扳平比分,但如果因此再丢一球的话,赛后,那些骂日本队猥琐没有体育精神的球迷会改口骂左倾冒险,没有自知之明。
顺着贝司手的思路,我再补充讲两点。日本队“散步”晋级淘汰赛,是以西野郎教练为代表的日本足球战术素养的体现。一个教练身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胜负感,赛前的胜负感。好的教练能够客观精准地评估双方影响胜负的各种比赛资源,通过沙盘推演配置和调用之,选择最平衡的战术设计达成最优化的实战结果。类似保险公司、博彩公司的赔率精算师,胜负感决定了一切,或干脆说几乎就是全部。
如果里皮的薪酬是2000万欧,那么他赛前的胜负感就值1800万欧元。在足球的世界里,赛前的胜负感是最高级、最值钱也是最说不清楚的东西。当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东西。
我完全同意“贝司手”的观点,一切都在日本队教练组的计划之内。小组赛最后两场比赛,不是双方,而是四方的比赛资源在进行博弈。西野郎需要选择风险最小和资源付出最小的那一个,如同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有限的稀缺的资源,教练干的也是这个。压上进攻,除了要承受再多丢一个的风险,还要承受球员战斗性减员的代价。有些意义不大的仗,能不打就不打。
NBA是不是有相当场次的比赛存在垃圾时间?今年骑勇的总决赛就有。美国球迷那么懂球,那么懂得维护体育精神,咋就没见过批评骑勇不尊重篮球运动。难道一定要逼着双方球员在垃圾时间打一波没有任何意义的全力快攻?日本和波兰的比赛,就是一个有10分钟垃圾时间的足球赛而已。散步,就是一个纯竞技的决定,跟体育精神没有关系,别扯别的。
NBA还有一句名言,常规赛和季后赛是完全不同的比赛。个人认为,很多国人只有常规赛思维,没有季后赛思维。具体到世界杯,小组赛是常规赛,接下来的淘汰赛是季后赛,而小组赛第3场比赛,比如日本和波兰的这场球,对日本队而言,部分具备了季后赛的特质,必须打得保守、不犯错误和不冒风险。
2013年亚冠两回合决赛,恒大首回合客场2比2,次回合回到天河,里皮打的是极其“猥琐”和“不思进取”的4321,顶在最前面的1是防守和对抗能力最弱的孔卡,然后派上3个防守型后腰。比赛性质决定了必须是“猥琐”和“不思进取”。最终,妥妥的1比1夺冠。
不难预计,世界杯进入淘汰赛之后,一定还有“猥琐”和“不思进取”的比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来名局无好局,如果双方都认为自己点球好,不排除在确认过眼神之后,两个队一起磨磨唧唧120分钟再拼点球。这同样是足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