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看完世界杯劝学的少了不劝学的多了是进步

以往每逢大赛,总会有各种向足球强国学习的声音。不过,本届世界杯有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劝学的少了,不劝学的多了。我以为,中国足球文化有了谦卑和敬畏的元素,这是逐步成熟的一个标志。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学习是需要有资格的,一个小学生,动不动就说要学大学的内容,你以为你是谁?
受此影响,我也学好了一些。关于德国队的惨败,那些实力下降、打法有问题的言论,在我看来都是一本正经地瞎掰。我跟随的是在体坛+看到的三篇文章,一篇是马特乌斯的、一篇是德国天空电视台记者科勒写的,一篇是韩国球星具滋哲的。他们三位指认了同一个事实,德国队死于傲慢的内心。作为一个连门都没入的小学生,去讨论大学的世界杯比赛,我最好不要提自己所谓的独立判断,很有可能开口就错。
帮助形成判断的,还有我自己近期的业余比赛经历。有一段时间,我脚风太顺,但是突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竞技表现呈现出断崖式的下滑,就像德国队突然在本届世界杯突然掉链子一样。回过头来看,我以为逐渐积累的自信,是假的,其实质是内心的自我膨胀。比赛之前,我对此没有足够清醒的认知,不自觉地托大玩火,结果给球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赛后,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浅薄、无知和虚妄。为了惩戒之,我给自己出示了一张红牌,禁止自己以球员身份参加足球活动三天,三停,停训停赛停水。我知道,如果犯了错误不自己惩罚的话,别人就会来做同样的事情,就像德国队在世界杯被墨西哥和韩国联手打脸一样。
一个业余比赛,作为一个三流甚至不入流业余球员的我,都能膨胀,不难想像德国人拿了4届世界杯冠军,又端着卫冕冠军的架子,他们骄傲的内心能上天,实乃人之常情。德国足协留任勒夫,我认为,德国人没有过度解读。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在高位久了,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必然有各种傲慢和偏见,是个人都是如此。1990年世界杯后,三夺世界杯冠军的主教练贝肯鲍尔志得意满地放言:“在一个不短的未来,德国队将非常、非常难以被打败,我们将横扫世界。”不过,一段时间过后,冷静下来的贝皇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解释说:“我非常尊重其他球队,如果我的言论伤害到了你们,我愿意为此道歉。”而后,94年世界杯德国队被保加利亚队打败,98年世界杯又输给了克罗地亚。
本届世界杯淘汰赛首轮,19岁的姆巴佩进阿根廷两球之后马上也发飘了,博格巴当即跟小将对眼了几秒钟。但这个太正常了,不发飘反而不正常。我一个朋友写道,这是人性,老而不死是为贼。好比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自己晚年完全反着做。
前文提到,中国足球文化有进步的迹象,个人以为,前提是越来越多的国人拥有了比较系统的足球比赛经历,之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初级阶段。刚才讲了,如果您自己在球场上经历过竞技状态的巨大起伏,就会阅读到德国队的惨败或更多是态度的问题而不是打法的问题。
足球场上的事情,不可以从文字到文字,从录像到录像,而必须是自己去场上亲身经历,经验从经历中来,而不是从书本中来。对于只看球不踢球的人、有业余足球经历的人、有中甲联赛经历的人、有中超联赛经历的人、有欧洲联赛经历的人、欧冠联赛经历的人,所对应的信息量可能有光年的差别,根本就夏虫不可语冰,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沟通和学习的平台。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战术理念和风格是一种组织文化,是足球最高级的东西,本身是难以用文字和语言来描述,只有身处其间的人,通过不断地训练和比赛才有可能习得。这就是为何要鼓励球员到欧洲踢球的真正原因。所有行业里,最高级的东西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们读佛经,佛讲得很清楚,一旦执着于文字,就有可能远离佛的真义。如筏喻者,法尚因舍,何况非法?
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学不到、学不会,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学不到,学不会,世界杯就没有白看。所以,当别人问你,德国足球的正确方向在哪里?我认为,正确的回应方式是,理直气壮地说,“我不知道。”(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