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KPI与足球巨婴

今晚,广州恒大淘宝主场迎战贵州恒丰。广州恒大俱乐部创新设立的KPI考核,效果如何,成了本场比赛,以及未来中超的一大看点。
这份考核标准,最核心的是在一线队实施“末尾奖金制”。俱乐部将成立技术评定小组,围绕“总跑动距离”,“高强度奔跑距离”,“传球失误次数”,“身体对抗次数及成功率”,“抢断次数及成功率”等五个方面,对场上队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每场比赛,评定末尾的球员进行“零奖金”处罚。
许家印对这个新规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只有竞争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和压力”。广州恒大希望通过精细化的严格管理,鞭策球员在每场比赛都拼尽全力,赢得2018年的中超冠军。
这一创举,让笔者想到了前几年一本叫《巨婴国》的畅销书,作者武志红将心理年龄仍然停留在婴孩水平的成年称为巨婴。他认为,“看着我”是婴孩时期原始的愿望。“巨婴”虽然对权利、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也只是一种防御,是由婴孩时期没有被满足的原始简单愿望转化来的。
竞技运动其实是最不需要管理部门进行KPI考核的,因为运动成绩本身就是最终极,无可取代的考核指标。所以,广州恒大这一创举,简直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
我们看看考核的内容,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当今职业足球已经精细化到了不同位置的球员,饮食都不同的地步。但是,这份KPI考核,给人感觉却是,森林中的百兽被聚集在一起,要求比谁爬树最快。这看似公平的比赛,因为百兽的特点各不相同,怎么可能有公平的结果?有人说,恒大管理层肯定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肯定是相同位置的球员进行考核。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其实却根本行不通。因为每场比赛只淘汰一人,最后必须是不同位置的球员之间的PK。众所周知,有威胁、有创造力的传球,不仅需要队友的配合,而且成功的概率也小,但却是球场上的无价之宝。那以后会不会球员为了刷数据,就选择传安全球了呢?总之,这怎么看都不像是针对职业球员的考核手段。
但是,俱乐部如果面对的是一群从小到都被 “看着”,习惯了“看着我”的足球巨婴的话,这样的考核似乎又有其必然性了。看似怪诞的考核,是否适合当今的中国足球,我们拭目以待。